1.综合题- (共2题)
1.
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1)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作负极的分别是_____(填字母)。
写出插入烧碱溶液中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
(2)若A为Pb,B为PbO2,电解质为H2SO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写出B电极反应式___,该电池在工作时,A电极的质量将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 mol H2SO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
(3)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H2和O2,该电池即为氢氧燃料电池,写出A电极反应式:_____;该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将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1)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作负极的分别是_____(填字母)。
A.铝片、铜片 | B.铜片、铝片 |
C.铝片、铝片 | D.铜片、铜片 |
(2)若A为Pb,B为PbO2,电解质为H2SO4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写出B电极反应式___,该电池在工作时,A电极的质量将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 mol H2SO4,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
(3)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H2和O2,该电池即为氢氧燃料电池,写出A电极反应式:_____;该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将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
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硫和碳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设计了如图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填字母)。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如果看到的现象是___,证明b中反应产生了___,即可证明___比____酸性强,得电子能力_____比____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填字母)。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如果看到的现象是___,证明b中反应产生了___,即可证明___比____酸性强,得电子能力_____比____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单选题- (共18题)
3.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H2OHCH===CH2CH2COOH
CH2OHCH===CH2CH2COOH
A.只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 | B.能发生酯化反应 |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D.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5.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单糖 | B.含有5个羟基(—OH) |
C.含有1个醛基(—CHO) | D.含有1个羧基(—COOH) |
6.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2===CH—CH3+Cl2![]() |
B.CH3CH2OH+HBr![]() |
C.CH2===CH2+H2O![]() |
D.![]() ![]() ![]() |
8.
中小学生普遍使用的修正液中含有铅、钡、苯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尤其是苯会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甚至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对于这一“无形杀手”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
A.修正液中的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
B.苯在修正液中做溶剂 |
C.应该教育孩子慎用修正液 |
D.修正液中的苯是一种白色液体 |
9.
下列关于丙烯(CH2===CH—CH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
B.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丙烯 |
D.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 |
11.
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
D.丁能与金属钾反应放出氢气 |
13.
一种气态烷烃和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 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总质量增加了8.4 g,该混合气体的组分可能是( )
A.乙烯和乙烷 | B.乙烷和丙烯 | C.甲烷和乙烯 | D.丙烯和丙烷 |
14.
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可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 |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铜析出,可判断铁与铜的金属性强弱 |
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产生气泡,可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
D.卤素单质溴与碘分别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可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
B.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
C.强碱、大多数盐、氧化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
D.离子键一定存在于化合物中 |
16.
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曾误将溴认为是氯化碘(ICl)。事实上都是深红棕色液体的氯化碘与溴极为相似,下列有关它们的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固体都属于分子晶体 |
B.它们的熔、沸点相近 |
C.等物质的量的ICl和Br2,可氧化等量的SO2 |
D.它们与水的反应,均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
17.
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在相同条件下,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强;A,B单质均可以从C盐溶液中置换出C;D单质可以与冷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A,B,C,E四种单质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E不放出氢气。则五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D>B>A>C>E | B.A>B>C>E>D |
C.D>B>E>A>C | D.D>E>B>A>C |
20.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
3.填空题- (共1题)
21.
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A是常见的变价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且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②也在水溶液中进行,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光照条件下D与F反应生成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A是常见的变价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且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②也在水溶液中进行,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光照条件下D与F反应生成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解答题- (共1题)
22.
根据下表中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讨论回答问题:

(1)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___。
(2)原子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如果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等于1,其原子的相对质量近似等于____________。
(4)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
(5)确定原子中质子数的方法是_________
(6)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7)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A的X元素原子的组成符号是____。

(1)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___。
(2)原子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如果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等于1,其原子的相对质量近似等于____________。
(4)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
(5)确定原子中质子数的方法是_________
(6)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7)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A的X元素原子的组成符号是____。
5.实验题- (共1题)
23.
某化学课外小组查阅资料知:苯和液溴在有溴化铁(FeBr3)存在的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他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
(3)装置B内盛有四氯化碳,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B装置,将A、C直接相连,你认为是否妥当(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
(5)实验完毕后将A试管中的液体倒在装有冷水的烧杯中,烧杯(填“上”或“下”)____层为溴苯,这说明溴苯___且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
(3)装置B内盛有四氯化碳,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B装置,将A、C直接相连,你认为是否妥当(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
(5)实验完毕后将A试管中的液体倒在装有冷水的烧杯中,烧杯(填“上”或“下”)____层为溴苯,这说明溴苯___且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