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1)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 X 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碳酸的______(填“强”或“弱”)。
②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 ,当电路中有 2mol 电子转移时,理论上两电极质量变化的差为_____g。
(2)NO2、O2和熔融 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见下图,石墨Ⅰ为电池的_____极;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 Y,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①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碳酸的______(填“强”或“弱”)。
②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 ,当电路中有 2mol 电子转移时,理论上两电极质量变化的差为_____g。
(2)NO2、O2和熔融 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见下图,石墨Ⅰ为电池的_____极;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 Y,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X与M,W与N分别同主族,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M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填“>”“<”或“=”)W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2)X、Z形成的含18电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
(3)由X、Z、W、N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写出A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X和W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填化学式),此化合物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生成碳酸盐和氨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1)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填“>”“<”或“=”)W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2)X、Z形成的含18电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
(3)由X、Z、W、N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写出A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X和W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填化学式),此化合物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生成碳酸盐和氨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工业流程- (共1题)
3.
钼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通常用作合金及不锈钢的添加剂,这种元素可增强合金的强度、硬度、可焊性及韧性,还可增强其耐高温及耐腐蚀性能。如图是化工生产中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图。

(1)写出在高温下发生反应①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中用足量的浓氨水吸收反应①的尾气合成肥料,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室模拟操作 1 和操作 2,则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备氢气,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其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烧瓶 A 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的目的是_____
③ 两次使用 D 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

(1)写出在高温下发生反应①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中用足量的浓氨水吸收反应①的尾气合成肥料,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室模拟操作 1 和操作 2,则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备氢气,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其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烧瓶 A 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的目的是_____
③ 两次使用 D 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4题)
4.
海葵毒素是从海葵中分离出的一种剧毒物质,分子式为C129H223N3O54。哈佛大学Kishi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8年努力,于1989年完成了海葵毒素的全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葵毒素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
B.海葵毒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
C.海葵毒素的合成成功预示着有机合成必将步入新的辉煌 |
D.海葵毒素的合成成功预示着人类是无所不能的,能够合成任何有机物 |
5.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他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A.同系物 | B.同分异构体 | C.同位素 | D.同素异形体 |
6.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加碘盐含碘酸钾 KIO3) |
B.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在 50~60℃下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
C.取一定量的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于烧杯中搅拌,烧杯壁下部变冷 |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 CCl4 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上层分离提取 |
7.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可以用石油和煤为原料制得,它们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的原理不同 |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C.用饱和Na2CO3溶液能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杂质 |
D.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H7N9在沸水中两分钟就能被杀死,是因为病毒所含蛋白质受热变性 |
8.
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 |
B.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
C.我国从四千余年前开始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
D.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石灰石 |
9.
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 3 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rX |
B.含 Y 元素的氧化物的硬度大于金刚石 |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 |
D.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易溶于水 |
10.
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N,其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非金属性:X>Z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N |
C.X和Y形成的化合物只可能含离子键 |
D.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
11.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CaCl2、MgCl2和 Na2SO4,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除去 Mg2+的主要反应: Mg2++ 2OH-=Mg(OH)2↓ |
B.试剂①一定不是Na2CO3溶液 |
C.检验 SO42-是否除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 BaCl2溶液 |
D.滤液加稀盐酸时只发生反应:H+ +OH- =H2O |
1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现象 | 解释 |
A | 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 | 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称取2.0gNaOH固体 |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
C |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 | 说明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 |
D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 |
A.A | B.B | C.C | D.D |
13.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特性 |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14.
2016 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生活”宗旨的是( )
①发展水电,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②限制化学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③推广煤的干馏、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挖掘使用价值
④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桔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
⑤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重复再生(Recycle)
⑥用大排量的轿车代替公交车出行
①发展水电,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②限制化学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③推广煤的干馏、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挖掘使用价值
④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桔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
⑤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重复再生(Recycle)
⑥用大排量的轿车代替公交车出行
A.①⑥ | B.②⑥ | C.②④ | D.②③ |
15.
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2+2NH3+H2O=(NH4)2SO3 |
B.消除制硝酸厂的氮氧化物污染:NO2+NO+2NaOH=2NaNO2+H2O |
C.制 CuSO4:Cu+2H2SO4(浓) ![]() |
D.制 CuSO4:2Cu+O2![]() |
16.
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富集镁元素用 NaOH 沉淀法 |
B.从海水中提取精盐的过程中涉及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C.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过程中用氯气做还原剂 |
D.将海带烧成灰,用水浸泡,乙醇萃取可以提取碘单质 |
17.
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物质宝库,工业上常用浓缩海水提取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的淡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
B.步骤②中体现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
C.①—④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 |
D.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2H++SO42-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