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 Fe 和 Cu 为电极,稀 H2SO4为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
①H+向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电子流动方向由_____极流向______极(填:“正”、“负”)。
③若有 1mol e-流过导线,则理论上负极质量减少______g。
④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硝酸,负极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烷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电池,它用 KOH 做电解质。则负极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
bM(g)+cP(g),M、N、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为 a∶b∶c=____。
②1 min 到 3 min 这段时刻,以 M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③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 反应中当 M 与 N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B P 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 a mol N,同时消耗 b mol M
E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以 Fe 和 Cu 为电极,稀 H2SO4为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
①H+向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电子流动方向由_____极流向______极(填:“正”、“负”)。
③若有 1mol e-流过导线,则理论上负极质量减少______g。
④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硝酸,负极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烷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电池,它用 KOH 做电解质。则负极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


①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为 a∶b∶c=____。
②1 min 到 3 min 这段时刻,以 M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③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 反应中当 M 与 N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B P 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 a mol N,同时消耗 b mol M
E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A.M 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
2.推断题- (共1题)
2.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①、②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4)在③~⑦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
(5)元素③的过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6)在⑦与⑩的单质中,氧化性较强的是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证明:______。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①、②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4)在③~⑦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
(5)元素③的过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6)在⑦与⑩的单质中,氧化性较强的是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证明:______。
3.单选题- (共12题)
3.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为 Mate 系列手机采用的超大容量高密度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 |
B.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
C.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 |
D.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 |
4.
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形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苹果酸(2-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
B.1 mol苹果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消耗2 mol NaHCO3 |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Na反应生成33.6 L H2(标准状况下) |
D.1 mol苹果酸分别和足量Na或NaOH反应消耗两者物质的量相等 |
5.
劣质洗发水中含有超标致癌物二噁烷
。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 1,4-丁二醇(CH2OHCH2CH2CH2OH)互为同分异构体 |
B.l mol 二噁烷完全燃烧消耗 5molO2 |
C.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
D.一氯代物有 4 种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与苯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 |
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往大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无水乙醇、冰醋酸 |
C.烯烃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以此制备新戊烷 |
D.CF2Cl2只有一种结构 |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
B.O2和 O3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等质量时,所含电子数相同 |
C.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 2∶1 |
D.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共用电子对数相同 |
9.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石油裂化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汽油,裂解是为了获得乙烯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
B.煤经过干馏可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 |
C.甲烷、汽油、酒精都是烃类,都可作燃料 |
D.油脂在人体内可以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
10.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证明 Cl 的非金属性比 C 强 | 将盐酸滴入放有大理石的烧杯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B | 分离乙醇和乙酸 | 将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分液 |
C | 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将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 |
D | 证明 KCl 中存在离子键 | 熔融状态的 KCl 是否导电 |
A.A | B.B | C.C | D.D |
11.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M 难于 N,可说明 M 的非金属性弱于 N |
B.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
C.已知铊(Tl)与铝同主族,所以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D.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 1 个或 2 个电子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
1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X、W同主族,Y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大,Z的M层电子数比K层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X<W |
B.Y、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可发生反应 |
C.W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R |
14.
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大量开发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 |
B.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
C.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D.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
4.实验题- (共2题)
15.
下图是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A 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的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 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
(2)能证明A 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试管C 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观察D 和E 两支试管,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 2 min~3 min 后,在 B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下是用苯作为原料制备某些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已知:a.RNO2
RNH2
b.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c.
+H2SO4(浓)
+H2O
①A 转化为 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1)向反应容器A 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
(2)能证明A 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试管C 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观察D 和E 两支试管,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 2 min~3 min 后,在 B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下是用苯作为原料制备某些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已知:a.RNO2

b.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c.



①A 转化为 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