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专项训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4778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7

1.综合题(共2题)

1.
(题文)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_____, 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性。   
(2)图中森林类型为______;实地考察发现图③中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原因是_____。   
(3)在下列字母所示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文字,完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纲要图。
2.
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地形下图(图A、图B)和①②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表比较图A图B所示区域地理特征。

(2)说明①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判断图B中甲、乙、丙三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是哪一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共17题)

3.
下图是塔里木盆地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叙述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温暖湿润B.年温差小,太阳辐射强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小题2】修建图中铁路时,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
A.大风沙暴B.高寒缺氧C.地震火山D.山高谷深
4.
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②土壤的形成与地形和人类活动无关③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④气候条件是影响土壤类型的重要条件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5.
在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  )
A.能量B.物质C.生物D.气候
6.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
A.降水B.蒸腾C.蒸发D.下渗
【小题2】树干流液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土壤黏性C.温度高低D.云层厚度
7.
读下图,回答小题

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上图中的水温分布特点会导致一种沼泽形成因素的产生,则该因素最常出现的河段是  (  )
A.甲附近河段B.乙附近河段C.丙附近河段D.丁附近河段
8.
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它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9.
下列有关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土壤都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B.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特征
C.人们长期使用化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D.生物和气候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10.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引自沈从文《边城》。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茶峒所在地区(  )
A.山区植被茂密,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河流水运发达,河流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
C.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沿岸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发达
【小题2】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
A.寒潮、沙尘暴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洪涝D.海啸、风暴潮
11.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小题2】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开放性
12.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
A.光合作用B.平衡功能
C.分解功能D.生产功能
13.

   土壤呼吸年通量是指一年中垂直地面单位面积上土壤与大气之间CO2的交换量。它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释放过程。土壤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是CO2的主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山地三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呼吸年通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直接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高度与坡向B.土壤温度与水分
C.日照时间与风速D.土壤矿物与微生物活性
【小题2】1990—2010年白桦林地土壤呼吸年通量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B.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
C.气温较低,冬季风强劲D.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
14.
下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B.火山灰深厚C.种源丰富D.光照充足
15.
劣地式红层荒漠(俗称“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读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
注:红层软岩是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新生代的碎屑沉积岩,以陆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农业活动
16.
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痕迹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   )
A.北、南、西、东——热量、光照B.东、西、南、北——地形、水源
C.南、北、东、西——土壤、水源D.西、东、南、北——地形、光照
【小题2】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A.水旱灾害频繁B.沙尘天气加重C.物种减少D.地震灾害
17.
如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小题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
【小题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18.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下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了关键的作用?( )
A.③B.④C.⑦D.⑩
【小题2】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
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
【小题3】影响河流水文条件的最主要因素是( )
A.③B.⑤C.⑦D.⑨
19.
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逻辑性

3.选择题(共2题)

20.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说需要(    )
21.

下列结构中,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