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②线路登山。说出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②线路登山。说出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下表为江西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统计。

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判断M处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别指出影响图示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3)比较图中赣州和韶关受寒潮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4)说明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下表为江西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统计。

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水面及建筑等用地 |
1982年 | 55% | 19.8% | 4.9% | 15.4% | 4.9% |
2012年 | 40% | 44.1% | 6.2% | 1.3% | 8.4% |
(1)判断M处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别指出影响图示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3)比较图中赣州和韶关受寒潮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4)说明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单选题- (共4题)
3.
通常情况下,海平面340 K的假相当位温等值线是我国南北暖湿区与干冷区的分界线。雨季标准:当连续五日内的假相当位温平均值达到340 K,且在这五日选择降雨量大于5毫米的一日作为进入雨季日。下图示意某年6月20—25日我国海平面假相当位温平均场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东海沿海的假相当位温最大差值可能是( )
【小题2】据图文材料推测我国( )

【小题1】东海沿海的假相当位温最大差值可能是( )
A.3.99 K | B.5.99 K |
C.9.99 K | D.14.99 K |
A.华北地区南部提前进入雨季 |
B.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涝灾 |
C.长江中下游地区凉爽干燥 |
D.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进入雨季 |
4.
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小题2】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
【小题3】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

【小题1】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深度变小 | B.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 | C.海水深度变大 | D.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 |
A.向东移动 | B.向南移动 | C.向西移动 | D.向北移动 |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多,其主要原因是M地 ( )
【小题2】N地的太阳辐射比M地丰富,其主要原因是N地 ( )

【小题1】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多,其主要原因是M地 ( )
A.纬度较低 | B.地势较高 |
C.气候干旱 | D.白昼较长 |
A.地势高,大气稀薄 | B.海拔高,多冰雪 |
C.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 D.气候干旱,光照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