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中国地理《北方地区》专项检测

适用年级:
试卷号:245183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估算图中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联系材料,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2.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描述黄河干流在此段的典型水文特征。
(3)秦岭是我国的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举两例说明其地理意义。
(4)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是   ,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
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甲图中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试说出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并分析原因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甲图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太原和石家庄两地≥10℃积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
(3)甲图中N所在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最可能为________,简述N处降水量与周边地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
(4)说明乙图所示省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8题)

4.
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小题2】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小题3】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水旱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植被稀疏,土壤矿物质十分贫乏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5.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渭河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渭河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
A.防外人跌入B.遮阳挡雨C.遮挡风沙D.美化建筑
【小题3】【小题4】当地建造“地坑院”民居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小题5】【小题6】关于渭河平原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地堑式构造平原B.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黄梅戏为当地的代表性地方剧种D.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稻产区
6.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6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分别是(   )
A. 新疆 浙江 海南 黑龙江 B. 新疆 海南 黑龙江 浙江
C. 海南 浙江 黑龙江 新疆 D. 黑龙江 新疆 浙江 海南
【小题2】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降水的差异 ③水利设施基础的差异 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小题3】甲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说明甲省区(   )
A. 降水量少,农田灌溉要求高     B. 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
C. 劳动力多,工程建设成本低     D. 地表起伏比较大,便于灌溉
7.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完成问题。

【小题1】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省内有陇海——兰新铁路通过的是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8.

   2017年年初,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今后要推进土豆主粮化,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下表为乌兰察布市四个代表旗气候资料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a、b、c、d四处马铃薯优势产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石漠化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
B.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
C.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
D.d处,多冻土,土壤贫瘠
【小题2】根据材料,判断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有(  )
①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②光照充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 
③多为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栗钙土,土壤肥沃 
④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9.
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图中(   )
A.铁路的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B.地形区处于我国二、三级阶段交界处
C.甲乙段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D.河流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水量明显增大
【小题3】【小题4】图示区域(   )
A.地形的开阔开阔程度决定了城镇的规模大小
B.融雪形成的洪涝灾害是影响该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
C.夏季光热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D.风能和太阳能是该区最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10.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图中秦岭——淮河一线把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北方地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B.都兼跨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小题2】下列关于南、北方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的发展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B.北方地区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C.南方地区跨越亚热带和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
D.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小题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B.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C.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D.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大豆
11.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所示,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梅雨锋南北摆动B.夏季风势力强
C.受沿岸洋流形响D.地形平坦开阔
【小题2】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
A.京剧B.豫剧
C.秦腔D.川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