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4497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0

1.综合题(共2题)

1.
(题文)读“青海省地理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2)说出图示地区A、B两条大河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3)指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为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与沿江湖泊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研究江、湖相互作用对湖泊流域的水循环、湖泊旱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控制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和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下图示意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次分布。


(1)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
(2)简述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的影响。
(3)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在时间上的差异,并简述其成因。

2.单选题(共6题)

3.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A.5月B.6月C.10月D.12月
【小题2】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
A.黄河流域B.塔里木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4.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其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下图为“南美部分地区河流补给分布图”。据此完成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为(  )
A.雨水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小题2】M、N两处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较(  )
A.M小于NB.M大于N
C.变化一样D.无法比较
5.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增加下渗 B. 减少蒸发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
【小题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下图为“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回答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字母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收集,b表示污水处理
B.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排放
C.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水的利用
D.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水的污染
【小题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C.增加区内降水量
D.增加地下水储量
【小题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7.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B.冰川积雪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
【小题2】关于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明显冬汛B.流量大
C.无明显汛期D.有断流现象
8.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B.潮汐
C.地热能
D.生物能
【小题2】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小题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D.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