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13 中国地理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4436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

材料二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1)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根据材料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2.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Q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等美誉。S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对黄河下游发挥了防洪、清淤、供水等巨大作用。

(1)分析Q山脉物种丰富的原因。
(2)分析S水利枢纽的蓄水对W河流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试评价H地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

2.单选题(共7题)

3.
永暑岛(9°37′N,112°58′E),原名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中部,是一个环形珊瑚礁。2013年7月以来,中国在永暑礁大规模“吹沙填海”造陆,目前,永暑岛已成为我国南沙群岛的第一大岛。珊瑚礁是由死去的珊瑚虫遗骸和在其上继续生长的珊瑚虫构成的。珊瑚虫的生长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水中还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浮游生物及营养物质需要借助海浪才能被带到水上。下图为永暑礁海域等深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推测永暑礁造陆部分位于该礁的  (  )
A.北部B.中部C.东北部D.西南部
【小题2】永暑礁延伸方向与下列何种因素一致(  )
A.太阳辐射B.降水C.风向D.板块边界走向
4.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小题2】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  )
A.断裂谷地B.风力沉积作用C.向斜谷地D.流水侵蚀作用
5.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D.断裂谷地
6.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
【小题2】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D.大气稀薄,光照强
7.

   甲、乙、丙三流域位于我国同一省区内。甲流域面积1 604 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30 mm;乙流域面积502 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00~750 mm;丙流域面积777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510 mm。

下表为三流域植被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植被

类型

常绿

针叶林

落叶阔

叶林

混合林
森林地
林地

草原

灌木林
草原
作物地
合计
甲流域
0.163
0.096
0.026
0.219
0.119
0.002
0.175
0.200
1
乙流域
0.017
0.001
0.006
0.295
0.390

0.137
0.154
1
丙流域




0.004
0.473
0.523

1
 
【小题1】据题中信息推测,该省区最不可能是    (  )
A.宁夏B.甘肃C.陕西D.福建
【小题2】影响三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年降水量B.流域面积C.地形地势D.纬度位置
【小题3】丙流域无作物地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气候干旱,水源不足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地表崎岖,土壤贫瘠D.多阴雨天,光照不足
8.
泽雅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泽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间多溪流瀑布,四百多年来,山外朝代更迭,山内纸农依然是合家做纸。如今虽然造纸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那种“斩竹漂塘”“煮徨足火”的古法造纸术依然在当地民间流传着,成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
读泽雅古法造纸术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泽雅古法造纸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是(  )
A.独特的自然条件B.充足的原材料
C.广阔的市场D.高素质的劳动力
【小题2】近年来,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的主要原因是(  )
A.工艺改进B.原料更换
C.需求扩大D.政策扶持
9.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小题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