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

材料二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1)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根据材料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材料一 下图示意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

材料二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1)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根据材料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2.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Q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等美誉。S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对黄河下游发挥了防洪、清淤、供水等巨大作用。

(1)分析Q山脉物种丰富的原因。
(2)分析S水利枢纽的蓄水对W河流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试评价H地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
Q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等美誉。S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对黄河下游发挥了防洪、清淤、供水等巨大作用。

(1)分析Q山脉物种丰富的原因。
(2)分析S水利枢纽的蓄水对W河流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试评价H地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
2.单选题- (共7题)
3.
永暑岛(9°37′N,112°58′E),原名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中部,是一个环形珊瑚礁。2013年7月以来,中国在永暑礁大规模“吹沙填海”造陆,目前,永暑岛已成为我国南沙群岛的第一大岛。珊瑚礁是由死去的珊瑚虫遗骸和在其上继续生长的珊瑚虫构成的。珊瑚虫的生长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水中还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浮游生物及营养物质需要借助海浪才能被带到水上。下图为永暑礁海域等深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推测永暑礁造陆部分位于该礁的 ( )
【小题2】永暑礁延伸方向与下列何种因素一致(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推测永暑礁造陆部分位于该礁的 ( )
A.北部 | B.中部 | C.东北部 | D.西南部 |
A.太阳辐射 | B.降水 | C.风向 | D.板块边界走向 |
4.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小题2】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 )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断裂谷地 | B.风力沉积作用 | C.向斜谷地 | D.流水侵蚀作用 |
5.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小题2】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流水侵蚀作用 | B.风力沉积作用 |
C.向斜谷地 | D.断裂谷地 |
6.

【小题1】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小题2】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 | B.风力沉积 |
C.流水侵蚀 | D.河湖沉积 |
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 | B.天气寒冷,暴雨多 |
C.空气干燥,降水少 | D.大气稀薄,光照强 |
7.
【小题1】据题中信息推测,该省区最不可能是 ( )
【小题2】影响三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小题3】丙流域无作物地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甲、乙、丙三流域位于我国同一省区内。甲流域面积1 604 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30 mm;乙流域面积502 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00~750 mm;丙流域面积777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510 mm。
下表为三流域植被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植被 类型 | 常绿 针叶林 | 落叶阔 叶林 | 混合林 | 森林地 | 林地 草原 | 灌木林 | 草原 | 作物地 | 合计 |
甲流域 | 0.163 | 0.096 | 0.026 | 0.219 | 0.119 | 0.002 | 0.175 | 0.200 | 1 |
乙流域 | 0.017 | 0.001 | 0.006 | 0.295 | 0.390 | - | 0.137 | 0.154 | 1 |
丙流域 | - | - | - | - | 0.004 | 0.473 | 0.523 | - | 1 |
【小题1】据题中信息推测,该省区最不可能是 ( )
A.宁夏 | B.甘肃 | C.陕西 | D.福建 |
A.年降水量 | B.流域面积 | C.地形地势 | D.纬度位置 |
A.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
C.地表崎岖,土壤贫瘠 | D.多阴雨天,光照不足 |
8.
泽雅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泽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间多溪流瀑布,四百多年来,山外朝代更迭,山内纸农依然是合家做纸。如今虽然造纸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那种“斩竹漂塘”“煮徨足火”的古法造纸术依然在当地民间流传着,成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
读泽雅古法造纸术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泽雅古法造纸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近年来,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的主要原因是( )
读泽雅古法造纸术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泽雅古法造纸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是( )
A.独特的自然条件 | B.充足的原材料 |
C.广阔的市场 | D.高素质的劳动力 |
A.工艺改进 | B.原料更换 |
C.需求扩大 | D.政策扶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