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展单元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4386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蔗糖业包括甘蔗种植、甘蔗制糖等相关产业。蔗糖业曾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由珠江三角洲向粤西、广西等地转移。广西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引进蔗糖业,使广西成了蔗糖业的主要承接区。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业生产基地。

(1)简述广西成为珠江三角洲甘蔗种植产业主要承接区的原因。
(2)指出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分析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演变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原因。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 000 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高床育苗的优点。
(3)分析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成活率较低的原因。
(4)分析塞罕坝林场建成50多年后,当地霜冻发生频率降低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下午,长1 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库区山多水多,水质优良,耕地面积狭小,人口众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会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城市发展、工业生产、航运、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材料二 为保证南水北调的顺利进行,未来考虑从三峡向丹江口水库调水。据最新研究,在奉节、巫山等地发育有岩溶形成的大型古滑坡,而且滑坡还在不断增加。

材料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结合材料分析把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3)对于未来从三峡地区引水到丹江口水库,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2.单选题(共7题)

4.

   “十二五”期间,我国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其中新增耕地2 400万亩,为粮食持续丰收提供了保障。下图为“我国两个重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商品粮基地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水热资源充足B.劳动力丰富
C.土壤肥沃D.人均耕地广
【小题2】甲、乙两区域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
A.改善农业水利条件B.培育良种
C.提高农业技术水平D.大力开发后备耕地资源
5.

   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如下左图)。利用这种技术,在太湖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耕地出现。在每条溇港与太湖交汇处建有一道水闸(如下右图),这也是控制太湖南部地区灌溉与排水的关键。2016年11月8日,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原料丰富
B.竹子和木头结实耐用
C.竹子和木头质量轻,便于运输
D.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
【小题2】有关溇港灌溉与排水工作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
A.溇港南宽北窄,为获得更多水源
B.溇港南宽北窄,为防止交汇处泥沙淤积
C.太湖南部雨季时,水闸应该关闭
D.太湖地区伏旱时,水闸应该关闭
【小题3】当时溇港的建设,对该流域产生的影响是(  )
A.旱涝灾害加剧,农业损失变大
B.植被覆盖率减小,河流含沙量变大
C.空气湿度变大,降水增多
D.季风气候稳定,降水变率减小
6.

   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如下图)之一的中缅油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2013年9月30日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开始输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有(  )
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
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
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
D.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
【小题2】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进口通道(  )
A.油源相对不足
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
C.运输连续性较差
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7.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B.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小题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
A.市场、产业基础B.原料、劳动力
C.交通位置、技术D.政策支持、资金
【小题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  )
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
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
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小题3】未来,我国服装产业(  )
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
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
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
9.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东经103.88度,北纬33.21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
10.
   篁岭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江西婺源东北部,其传统村落坐落在海拔500 米的山崖上,梯田环绕,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
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当地村落如图中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D.生物资源丰富
【小题2】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 “篁岭晒秋”现象中的是(  )
A.茶叶B.稻谷C.油菜籽D.剑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