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40235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1

1.单选题(共11题)

1.
在美国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36°N,117°W),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25千米,宽6~26千米。峡谷两侧悬崖绝壁,最低处低于海平面85米,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夏季炎热,绝对最高温曾达56.7℃。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死亡谷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断层下陷D.冰川侵蚀
【小题2】形成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纬度低气温高   ④暖流的增温效应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869.8米。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小题2】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谷底沉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3.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数百米长的流线型小丘,是冰川前进过程中,底部砾泥物质翻越凸起的基岩后,冰川前进能力减弱,砾泥物质堆积而成,下图为某地鼓丘平面示意图,闭合曲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塑造图示地貌形态的冰川前进方向为  (    )
A.正北B.正南C.西北D.东南
【小题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东欧平原B.辽东丘陵C.东北平原D.中西伯利亚高原
4.
澎湖列岛与厦门隔海相望,其中位于大陆架上的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钓鱼岛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岛上淡水资源丰富
B.钓鱼岛的地势特征中部缓,四周陡
C.钓鱼岛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
D.钓龟岛附近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5.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夏季风影响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D.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小题2】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非洲大陆分离同,其依据是
A.河流侵蚀作用强烈B.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D.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6.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其成因是上游冰川中的冰碛(冰川沉积的岩块物质)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读“该湖附近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湖为内流湖,其流量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小
B.图中①②③河流均注入白湖
C.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更快
D.③河与④河相比,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小题2】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测引起湖水呈现白色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
B.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
C.冰川的搬运、堆积作用
D.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
7.
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约特干古城遗址的文化层被埋藏在地下的原因有
①海浪带来的泥沙沉积   
②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
③周围风沙的沉积   
④冰川带来的冰碛物堆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小题2】根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A.距今 6000 年以前气候稳定不变B.距今 2000 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C.距今 8000 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D.距今约 4000 年开始出现绿洲
8.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9.
   “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下图为海底黑烟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
C.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
【小题2】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
①大洋内部   ②大洋边缘
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0.
下图为“我国某地质勘探队依次钻取的地下岩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是沿一直线钻取的,据此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表可能发生过侵蚀现象B.乙处可能储存地下水
C.丙处地表岩层有缺失D.乙处适宜开挖隧道
11.
江西省三清山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下图为其著名旅游景观“司春女神”照片,海拔为1000~1500米之间。读图,三清山所在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2.选择题(共8题)

12.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3.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4.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材料二:自事变发生后,在东北三省,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鳊和改造各种义勇军。……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十余支抗日游击队,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面对日本侵略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6.I'm sorry, Jack, Talking aloud in the library        .
17.I'm sorry, Jack, Talking aloud in the library        .
18.I'm sorry, Jack, Talking aloud in the library        .
19.I'm sorry, Jack, Talking aloud in the library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