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 (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
(2)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 (填“甲”或“乙”)。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 (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
(2)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 (填“甲”或“乙”)。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2题)
2.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小题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
A.降水较少 | B.气温较高 | C.风力较弱 | D.光照较强 |
3.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小题2】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
A.武汉的梅雨 | B.南京的伏旱 | C.北京的寒潮 | D.哈尔滨的洪涝 |
4.
【小题2】上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 | 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 |
C.③点是位于鞍部 | D.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 |
A.L1 | B.L2 | C.L3 | D.L4 |
5.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地可以看到图中湖泊美景 | B.A、B、D三处地表水无法汇入图中湖泊 |
C.B地温度值范围为:3℃<T<4.8℃ | D.A点海拔范围为:1000m<H<1300m |
6.
如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内M悬崖最大相对高差可能为( )
【小题2】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小题1】图示区域内M悬崖最大相对高差可能为( )
A.99米 | B.149米 | C.199米 | D.201米 |
A.山地 | B.丘陵 | C.低缓高原 | D.平原 |
7.
【小题2】甲在乙地的( )
【小题3】晴朗的夜晚,同一时间两地观测到北极星的状况是( )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显示为甲(69°22′24″N,76°22′40″E),乙(80°25′01″N,77°06′58″E)。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 B.1 020千米 | C.1 220千米 | D.1 420千米 |
A.西北方 | B.西南方 | C.东北方 | D.东南方 |
A.两地都刚好露出地平线 | B.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大于乙地 |
C.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小于乙地 | D.都看不到北极星 |
8.
A.
B.
C.
D. 
【小题2】在图示高度范围内,能正确表示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只考虑大小)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某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小题2】在图示高度范围内,能正确表示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只考虑大小)的是( )
A.




9.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小题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人类活动 |
A.甲、乙两地间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
B.乙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
C.甲、乙两地冬季均盛行西北风 |
D.甲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
10.
【小题2】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A.我国华北正值春旱严重 | 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 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 |
11.
下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城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小题2】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小题3】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小题4】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小题1】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A.1.5米 | B.2.5米 | C.7.5米 | D.8.5米 |
A.地下水开采过度 | B.地下水污染严重 |
C.有盐碱化趋势 | D.有荒漠化趋势 |
A.4~5月 | B.6~7月 |
C.7~8月 | D.12~1月 |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12.
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世界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4℃,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强烈消融,珠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2】导致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 ②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③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 ④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 ⑤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小题1】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强烈消融,珠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致使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 B.致使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 |
C.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 D.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①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 ②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③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 ④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 ⑤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13.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小题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A.Ⅰ、Ⅱ、Ⅲ B.Ⅱ、Ⅰ、Ⅲ | B.Ⅲ、Ⅱ、Ⅰ | C.Ⅰ、Ⅲ、Ⅱ |
3.选择题- (共1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