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广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检测地球和地图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987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9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图中甲至丁河段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处适宜建水电站的地点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②线路登山。说出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4.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4)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主要原因。
(5)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8题)

5.

   2015年1月8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首次在罗斯海发现新锚地,图中A地拟建我国第6个极地科考站。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地(  )
A. 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
B. 与中山站均濒临太平洋
C. 自转线速度比长城站慢
D. 距离泰山站约9 900千米
【小题2】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  )
A. 半年极昼与半年极夜交替出现
B. 冰川地貌广布,均能看到企鹅
C. 大洋环流均呈顺时针方向
D. 常年寒冷,盛行偏东风、降水少
6.

   图甲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图乙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 15米    B. 17米
C. 35米    D. 37米
【小题2】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小题3】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乙图比甲图(  )
A.比例尺更小B.比例尺更大C.等高距更小D.等高距更大
【小题2】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
①E,F海拔一定相同 ②E,F海拔可能不同 ③M,N海拔一定相同 ④M,N海拔可能不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小题3】实际统计显示,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  )
A.海拔更接近B.降水量更接近C.相互间热量交换快D.相互间纬度差异更小
8.
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甲)及地形剖面图(图乙)。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高度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
【小题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都位于三角洲平原上B.河流有较长的冰期
C.典型植被为温带阔叶林D.西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
9.
下图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地的走向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
【小题2】该半岛(  )
A.沿岸大洋有寒流经过
B.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年降水量西南多、东北少
D.山顶上终年积雪
10.
下图示意某湖7 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5 mm,蒸发量约为1315 mm。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面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图的是(  )
A.B.
C.D.
【小题2】该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  )
A.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B.距今7 000年至20世纪50年代
C.距今5 700年至距今2 700年
D.距今7 000年至距今5 700年
11.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R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A.16 ℃B.20 ℃
C.23 ℃D.26 ℃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2.
读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b<c,则    (  )
A.P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
B.①②两地风向不同、风速相同
C.PN、PM沿线附近易形成降水天气
D.夏季出现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小题2】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b<c,则(  )
A.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
B.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C.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相同
D.PN、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小题3】若等值线为城市土地等地租线,且数值a>b>c,则(  )
A.P区域是工业园区或中心商务区
B.城市向N方向扩展速度最快
C.PN、PM可表示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D.P区向外对住宅区吸引力逐渐提高

3.选择题(共4题)

13.

下列关于生物现象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14.

下列关于生物现象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15.有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用0.5h匀速行驶了36km,消耗汽油3 kg。若已知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即牵引力的功率)为23 kW,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5 t,车轮与地的接触总面积是0.5m2,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g=10 N/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6.有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用0.5h匀速行驶了36km,消耗汽油3 kg。若已知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即牵引力的功率)为23 kW,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5 t,车轮与地的接触总面积是0.5m2,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g=10 N/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