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甲地雪花最为精美的原因。
(2)说明制约乙地雪花发育的气象条件。
(3)说明丙地雪花大而不精美的原因。
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气温在-14 ℃至-18 ℃之间,微风且水汽条件充沛时,雪花可以发育得非常充分,各种多级分枝的微观结构也最为精美;气温低于-18 ℃或高于-14 ℃时,雪花微观结构发育状况变差。下图为我国1月份均温处于-14 ℃至-18 ℃等温线之间的区域分布图。观察发现:图中甲地雪花最为精美,是我国最美雪花的观赏地;乙地雪花发育不充分;丙地雪花最大,多鹅毛大雪。

(1)分析甲地雪花最为精美的原因。
(2)说明制约乙地雪花发育的气象条件。
(3)说明丙地雪花大而不精美的原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里。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和捕雾网图。

(1)简述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原因。
(2)请从逆温得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形成过程。
(3)该地“捕雾取水”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里。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和捕雾网图。

(1)简述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原因。
(2)请从逆温得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形成过程。
(3)该地“捕雾取水”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在彗核后形成长长的彗尾。彗星分裂后碎解为颗粒尘埃,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1846年11月27日,比拉彗星遵守预测准时造访地球,在比拉彗星接近地球时,仙女座方向当夜爆发了流星雨。1859年11月27日,地球观测者并未在预测轨道观测到比拉彗星,但当夜仙女座方向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其后在1872年11月27日、1885年11月27日仙女座方向都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连续不断地如火焰般盛放,估计总数达16万颗。而此后仙女座流星雨再也没有大规模爆发,但每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候,仍有一些流星从天而降,但是一次比一次微弱。

(1)推测材料中流星雨的成因。
(2)分析1885年之后仙女座流星雨渐趋微弱的原因。
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在彗核后形成长长的彗尾。彗星分裂后碎解为颗粒尘埃,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1846年11月27日,比拉彗星遵守预测准时造访地球,在比拉彗星接近地球时,仙女座方向当夜爆发了流星雨。1859年11月27日,地球观测者并未在预测轨道观测到比拉彗星,但当夜仙女座方向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其后在1872年11月27日、1885年11月27日仙女座方向都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连续不断地如火焰般盛放,估计总数达16万颗。而此后仙女座流星雨再也没有大规模爆发,但每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候,仍有一些流星从天而降,但是一次比一次微弱。

(1)推测材料中流星雨的成因。
(2)分析1885年之后仙女座流星雨渐趋微弱的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4.
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北。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的“混血熊”在北极圈出现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可能是()
【小题2】若干年后,北极地区也许再也找不到一头纯白色的北极熊了。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 出现的措施是(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 | B.板块活动 | C.洋流运动 | D.太阳活动 |
A.适当猎杀公灰熊 | B.建立北极熊保护区 |
C.禁止热带雨林的开发 |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5.
2017年8月21日,一场盛大的日全食在美国上演,在宽约110km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全食带中,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大约2分钟的日全食。下图为该地拍摄的日全食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太阳周围的白色范围是
【小题2】日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小题1】图中太阳周围的白色范围是
A.光球层 | B.色球层 | C.日冕层 | D.核反应层 |
A.![]() | B.![]() |
C.![]() | D.![]() |
6.
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小题2】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小题3】该日图中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刻是

【小题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 D.甲与乙不在同一半球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9时 | B.7时30分 | C.6时 | D.4时30分 |
7.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下图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小题2】能代表图中c风带的风向为
【小题3】下列关于b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若下图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常年高温多雨 | B.受信风带与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 |
C.冬季盛行西南风 |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
8.
下图为2017年某日16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图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小题2】此时
【小题3】该月武汉气温低于成都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该图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A.日本南部受反气旋控制 | B.兰州盛行东北风 |
C.北京与兰州气压值相同 | D.我国北方普降暴雪 |
A.植被覆盖率 | B.距海远近 | C.纬度位置 | D.地形 |
9.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小题2】图中河流
①分叉多 ②多为地下暗河 ③流量不稳定 ④易改道
【小题3】图中扇三角洲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小题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分叉多 ②多为地下暗河 ③流量不稳定 ④易改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