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普通班)下学期考前模拟(二)文综-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812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摄氏度~1.32摄氏度,如果温度大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说明造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2)分析南极洲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
(3)某远洋捕虾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欲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粱属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20~30 ℃,温度偏低不利于生长;生长期充足的光照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具有主导作用。
贵州茅台镇利用本地糯高粱酿酒的历史悠久,所酿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酿酒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原料要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后取酒。从投料到出酒,至少需五年。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是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实践证明,即使完全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离开了茅台镇,也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
近年来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每年产酒量高达几万吨。因此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目前茅台镇及周边、赤水河上游的环境,让人堪忧。

(1)简析茅台镇适宜高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2)长期实践证明“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试分析茅台镇适宜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
(3)说明近些年来,上千酿酒厂在茅台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
(4)随着酒厂数量的增加,茅台镇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此怀仁市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以国酒为代表的酿酒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你赞同还是反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春池是一种独特、少见的湿地,它们位于又干又平坦的地方。冬天池中经常下暴雨。春天池子中植物茂盛看起来最美。夏天,池中干涸。过去在圣地亚哥和加利福尼亚的中部山区的许多盆地和方山常常可以见到春池,而现在中部山区几乎见不到春池,在圣地亚哥估计也有97%的春池已经消失。下图示意圣地亚哥春池。

分析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易损坏性,并提出开发建议。
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高山地区存在一个钙华风景带,这个区域有着世界罕见的瑰丽奇美的钙华风景。它的范围南至云南香格里拉的白水台,北到四川西北的九寨沟,长达数百公里。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缘钙华带分布。

简要评析该钙华景观带的旅游资源价值,并说明其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作用。

2.单选题(共5题)

5.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右图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
【小题2】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P点位于①位置时,西安的节气最可能是寒露
B.P点由b移向c期间,西安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C.P点由b移向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立春、春分反映的是季节变化
6.
2013年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的成功应
用,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检
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地质灾害点的全覆盖。图5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B.长度大约为6000m
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小题2】该地区的地质灾害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D.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小题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B.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减灾
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7.

   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小题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8.
下图为2000年- 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数量:从二环内向外先减后增;5-6环最多
B.密度:从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3-4环最大
C.二环内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主要是人口的死亡率较低
D.六环外近郊区人口数量较少主要是出了再城市化现象
【小题2】与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相关的是(    )
A.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B.政府为了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大量人口外迁
C.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近工业区方便上下班
D.五环、六环近郊“人口倒挂”区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小题3】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9.
如图为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公路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在(   )
A.50—150kmB.200—300kmC.700—800kmD.950—1050km
【小题2】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铁运输,航空运输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①压缩、淘汰部分中、短途航线   ②增加航运班次,节省候机时间 
③长途航线采取直线飞行,减少成本,降低票价  
④开发广大农村地区市场,大力建设航空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