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15题)
2.
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图。

【小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小题2】该山地

【小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
3.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小题2】(小题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小题3】(小题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小题4】(小题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小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 B.5° | C.8° | D.10 |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
A.①和④ | B.②和③ | C.③和⑤ | D.④和⑤ |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4.
【小题1】图中( )
【小题2】图示地区( )
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
7.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小题2】图中( )

【小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⑤ | D.⑤⑥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
8.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山地
【小题2】该山地位于

【小题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
A.喜马拉雅山脉 | B.天山山脉 | C.祁连山脉 | D.昆仑山脉 |
9.

【小题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小题2】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 B.②地附近 | C.③地附近 | D.④地附近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0.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小题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小题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 | B.工业园区 |
C.住宅 | D.物流园区 |
A.仓储用地 | B.公共绿地 |
C.工业用地 | D.居住用地 |
11.
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
【小题2】东北平原
【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小题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3.
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 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
14.
如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小题2】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小题3】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小题1】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东 | B.南 | C.西 | D.北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
A.钢铁厂 | B.印染厂 | C.化肥厂 | D.服装厂 |
15.
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小题2】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

【小题1】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④①③② |
16.

【小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小题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 B.与自然河道一致 |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
3.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