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3.
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概况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2)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3)据表1、表2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


(1)概况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2)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3)据表1、表2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
2.单选题- (共9题)
4.
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
【小题2】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
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小题3】图示河流的一大水文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份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小题4】近几十年来,甲处大约有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与其主要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

【小题1】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
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森林大面积被破坏 | B.洋流和海浪的侵蚀 |
C.地壳持续下沉 | D.降水量减少 |
5.
下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中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小题2】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小题3】关于图中甲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示地区中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A.西高东低 | B.中间低四周高 | C.东高西低 | D.北高南低 |
A.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
C.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 D.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
A.该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而不适宜谷类作物生长 |
B.该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绝大部分河流注入北海 |
C.该国是所在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
D.南部国界线西南隔比利牛斯山与西班牙、葡萄牙相邻 |
6.

【小题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小题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西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小题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 甲站—乙站—丙站 B. 甲站—丙站—乙站
C. 乙站—甲站—丙站 D. 乙站—丙站—甲站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小题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西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小题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 甲站—乙站—丙站 B. 甲站—丙站—乙站
C. 乙站—甲站—丙站 D. 乙站—丙站—甲站
7.
读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丁地的气温最有可能是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三地等温线出现了较大的弯曲,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丁地的气温最有可能是
A.-1℃ | B.3℃ | C.7℃ | D.9℃ |
A.洋流 | B.地形 |
C.海陆差异 | D.自然带差异 |
8.
荷兰在三角洲的各海湾口和许多分岔河口筑起设有闸门的堤坝,如图所示,闸门打开或关闭依具体情况而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当闸门全部关闭时( )
【小题2】鹿特丹港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有利条件有( )
①坚固的岩质海岸;②河海实现联运;③天然的避风港湾; ④结冰期较短;⑤广阔的经济腹地

【小题1】当闸门全部关闭时( )
A.河水盐度将明显增加 | B.可防止风暴潮淹没低地 |
C.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 D.易于实施退田还海工程 |
①坚固的岩质海岸;②河海实现联运;③天然的避风港湾; ④结冰期较短;⑤广阔的经济腹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9.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图中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索马里半岛沿海平原有一条沙漠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是

【小题1】有关图中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索马里洋流是暖流 |
B.驱动图中索马里洋流的是盛行西风 |
C.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
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多 |
A.该地地势高,降水少 |
B.季节性寒流的降温减湿,加剧干燥 |
C.该地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比较干燥,降水少 |
D.东北季风大致与海岸平行且比较干燥,降水少 |
10.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波的尼亚湾西部河流大致呈平行状排列,其主要成因是
【小题2】M所在国家的森林资源丰富。早期人们将木材运输到河口加工厂会利用“浮运”的方式,即借助河水漂流木材。“浮运”的季节主要是

【小题1】波的尼亚湾西部河流大致呈平行状排列,其主要成因是
A.冰川的侵蚀 | B.流水的侵蚀 |
C.海浪的侵蚀 | D.人类活动影响 |
A.春季、夏季 | B.夏季、秋季 |
C.秋季、冬季 | D.冬季、春季 |
11.
读世界某区域图和该区域内甲、乙、丙三城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顿河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下列有关其“静”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地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小题3】据图中信息,推测里海沿岸的古气候类型可能是( )

【小题1】顿河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下列有关其“静”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 |
B.河流流速缓慢 |
C.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水量较少且稳定 |
D.河流结冰期长,河面长期处于封冻状态,“静”显其中 |
A.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
B.农药大量使用,使土壤里的微生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灭杀 |
C.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不利于有机质积累 |
D.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流速缓慢,易遭受洪灾威胁 |
A.热带沙漠气候 | B.极地气候 |
C.温带沙漠气候 | D.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