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年通货量上亿吨,上游有一条长171千米、宽55米的莱茵河—多瑙河运河与莱茵河相通,下游有一条长64千米的多瑙河—黑海运河经康斯坦察港与黑海相通,运河两端建有船闸和发电设施,有灌溉和排水作用。
材料二:多瑙河的水系分布图及流域概况统计表

(1)多瑙河运输繁忙,是世界上航运较发达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多瑙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2)分析多瑙河在下游可直通黑海的情况下却要开凿多瑙河—黑海运河的原因。
(3)铁门水利枢纽是多瑙河上集发电、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评价其对多瑙河航运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年通货量上亿吨,上游有一条长171千米、宽55米的莱茵河—多瑙河运河与莱茵河相通,下游有一条长64千米的多瑙河—黑海运河经康斯坦察港与黑海相通,运河两端建有船闸和发电设施,有灌溉和排水作用。
材料二:多瑙河的水系分布图及流域概况统计表

(1)多瑙河运输繁忙,是世界上航运较发达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多瑙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2)分析多瑙河在下游可直通黑海的情况下却要开凿多瑙河—黑海运河的原因。
(3)铁门水利枢纽是多瑙河上集发电、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评价其对多瑙河航运发展的影响。
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甘肃河西走廊农户在干旱荒漠地区,大规模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图8)为主的设施农业。从1993年到2014年,用于种植瓜果、蔬菜的阳光设施棚数量增长了800多倍。

分析在河西走廊大规模建设阳光设施棚的环境效益。
甘肃河西走廊农户在干旱荒漠地区,大规模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图8)为主的设施农业。从1993年到2014年,用于种植瓜果、蔬菜的阳光设施棚数量增长了800多倍。

分析在河西走廊大规模建设阳光设施棚的环境效益。
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有一位东北的游客说:“你知道吗?冬季去西藏更合适!冬季去西藏更能够看到美景!”他的依据是:拉萨的冬季(11月初到2月底)晴天占到了90%,也就是说,一个月最多也就三天是阴雨雪天气,剩下的都以蓝天、白云为主。整个冬季,白天,气温最高可达20℃,最低为10℃;夜晚,气温最高为10℃,最低温度为-10℃。而且湿度不大,没有南方的阴冷。下图示意西藏旅游资源、交通和城市分布。

说出冬季去西藏能够看到的美景,并阐述其理由。
有一位东北的游客说:“你知道吗?冬季去西藏更合适!冬季去西藏更能够看到美景!”他的依据是:拉萨的冬季(11月初到2月底)晴天占到了90%,也就是说,一个月最多也就三天是阴雨雪天气,剩下的都以蓝天、白云为主。整个冬季,白天,气温最高可达20℃,最低为10℃;夜晚,气温最高为10℃,最低温度为-10℃。而且湿度不大,没有南方的阴冷。下图示意西藏旅游资源、交通和城市分布。

说出冬季去西藏能够看到的美景,并阐述其理由。
2.单选题- (共4题)
4.

【小题1】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2】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
【小题3】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的水文生态效益较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外风速较小 | B.林内气温较高 |
C.林外降雪较多 | D.林内郁闭度大 |
A.慢,风速较小 | B.快,太阳辐射较强 |
C.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
A.春季融雪量增加 | B.融雪时长缩短 |
C.融雪速度降低 | D.河流汛期提前 |
5.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所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小题2】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小题3】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埃尔埃希多不可行的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
A.提高土壤肥力 | B.对土壤进行消毒 | C.提高土壤含水量 | D.提高土壤含氧量 |
A.海水淡化 | B.发展节水农业 |
C.修建积雨池收集雨水 | D.利用高山冰川融水 |
6.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 475 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 767 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小题2】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小题1】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落叶阔叶林之下 |
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
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
A.气温的日变化 | B.气温的季节变化 |
C.降水的日变化 | D.降水的季节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