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二) 大气运动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686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2.
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左图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
(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大陆性的主要表现。
(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运用所学西南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2.单选题(共5题)

3.
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小题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
4.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小题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B.5月~9月
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
5.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
【小题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小题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6.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 ℃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该地当日25 ℃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向B.纬度
C.海拔D.气压
【小题2】“山风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谷风正好相反”。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
B.上午,甲地的谷风比乙弱
C.下午,乙地山风比甲强
D.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
7.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可能是(  )
A.长白山B.太行山
C.贺兰山D.武夷山
【小题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