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环境保护】
2015年9月8日早晨,河南郑州市上空出现黑色污染带,笼罩大片建筑,被戏称是“妖雾”袭城(如下图)。因居民正沉浸在“9·3”阅兵带来的“阅兵蓝”(阅兵期间部分工厂强制停工带来的较好空气质量,被戏称为阅兵蓝)中,对此次事件格外关注。

试分析该日郑州市妖雾袭城的可能原因并简述应采取的措施。
2015年9月8日早晨,河南郑州市上空出现黑色污染带,笼罩大片建筑,被戏称是“妖雾”袭城(如下图)。因居民正沉浸在“9·3”阅兵带来的“阅兵蓝”(阅兵期间部分工厂强制停工带来的较好空气质量,被戏称为阅兵蓝)中,对此次事件格外关注。

试分析该日郑州市妖雾袭城的可能原因并简述应采取的措施。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7.78天。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

(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
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7.78天。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

(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
2.单选题- (共4题)
3.
地下水位过高导致会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 )
【小题2】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3】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 )

【小题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 )
A.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 | B.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 |
C.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 | D.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 |
A.沟底是倾斜的 | B.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 |
C.沟较浅 | D.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 |
A.79m | B.80m | C.81m | D.82m |
4.
【小题1】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
【小题2】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的原因是( )
【小题3】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2018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
A.黄河以北 | B.黄淮之间 | C.江淮之间 | D.长江以南 |
A.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 | B.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 |
C.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 | D.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 |
A.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校园内外植被差异大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
C.该校所在地不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树,校内应全面改种落叶树。 |
D.该校应在冬春季对常绿树采取严密防冻措施,防止树木冻死。 |
5.

【小题1】“建水紫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小题2】建水县拟大幅扩大“建水紫陶”的产业规模,推测此举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建水紫陶”是建水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主要用建水近郊五彩山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手工拉坯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制成,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目前“建水紫陶”产业仍以个体作坊生产经营为主,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建水紫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工艺复杂独特 | B.交通不便 |
C.知名度较低 | D.工业基础差 |
A.吸纳大量劳动力 | B.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
C.迅速提升旅游业 | D.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6.
2014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机器换人”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东莞工业机器人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家具等行业普及应用,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初步应用;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从30多台提升至超过120台;将建成1-2个机器人产业因和6-8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截至2015年底,东莞已聚集了400多家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东莞机器换人计划的原因相关性不大的是
【小题2】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聚集首先得益于
【小题3】机器换人计划将导致东莞
【小题1】东莞机器换人计划的原因相关性不大的是
A.中西部经济发展 | B.人口老龄化加强 |
C.东部沿海产业升级 | D.交通运输发展 |
A.位于珠三角,技术水平高 | B.地方政府政策扶持 |
C.产业协作条件好 | D.市场需求量大 |
A.劳动力素质总体提升 | B.单位产品成本长期来说上升 |
C.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 D.劳动力价格下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