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423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2

1.综合题(共4题)

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近些年来,卫星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取得了突出的实效。2016年1月环保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存在大片喷灌农业;实验区内水泥熟料生产线仍在继续进行;实验区内五家工矿企业停产数年后,大量矿石仍无序堆存,未进行生态修复等。
分析该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吉图区域是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带,由长春、吉林两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构成,经济总量占吉林省的60%,是吉林省开发开放先导区,也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中蒙大通道(建成后是连接中国和蒙古国的一条铁路交通线)横贯长吉图区域。2016年,长吉图区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占比分别为5%、50%、45%,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占比分别为4%、41%、55%。近几年长吉图地区人口呈负增长态势,2016年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5‰,人口老龄化严重。下图示意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位。

(1)说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2016年产业结构特点及与就业结构存在的矛盾。
(3)分析近几年长吉图区域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及对区域合作开发的影响。
(4)列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应该优先发展的第三产业种类。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基斯坦南濒阿拉伯海,渔业资源丰富,以中小型作业渔船为主在近海捕鱼,船上没有冷冻设备。巴基斯坦总人口1.93亿,96%以上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不食无鳞鱼。海洋海获量中约60%用于制造家畜饲料用的鱼粉,渔产品出口是巴基斯坦一个主要的创汇渠道卡拉奇港口停靠着70%~80%的当地渔船,港口运营压力较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深化中巴渔业合作,国某企业在瓜达尔港投资建设渔业中心,包括海产品冷冻车间、深加工车间、海水淡化厂制冰厂、包装厂和海洋科技研发中心。下图示意2010—2014年巴基斯坦渔业产量统计(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1)分析巴基斯坦渔获多数用于制造鱼粉的原因。
(2)说出2010-2014年巴基斯坦渔业生产特征。
(3)简述巴基斯坦从中巴渔业合作中可获得的利益。
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长城岭滑雪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占地面积15.3km2,海拔1800-2100m。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中旬为雪季,积雪厚度累计能超1m,雪质参数高,气溫适宜,风速较小,地形陡缓适中,是兼训练与旅游的高原滑雪基地。下图示意长城岭滑雪场雪道平面分布。

简要说明长城岭滑雪场雪道分布特点并分析设计雪道需考虑的自然条件。

2.单选题(共4题)

5.
读世界范围内某地区的传统民居和当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传统民居为木质角楼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寒冷,木质结构利于保温B.避免地质灾害的侵袭
C.气候湿热,有利于通风散热D.为了顺应地形地势
【小题2】该地可能位于
A.东非高原B.云贵高原C.伊朗高原D.巴西高原
6.

   贡嘎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康定木兰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每年3~4月先开花后长叶,7~9月结果。下图示意贡嘎山垂直自然带谱(单位:m)。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  )
A.稀树灌丛带B.常绿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
【小题2】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高度B.坡度
C.纬度D.相对高度
【小题3】近距离观赏康定木兰的最佳区域是( )
A.针阔叶混交林带B.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D.灌丛草甸带
7.

   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M椭圆形筒状高地属于    (  )
A.风力堆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
D.火山地貌
【小题2】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小题3】下列属于地质学家研究该区域地质地貌科学价值的是    (  )
A.探明该地区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
B.探明该地区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
C.推断该地区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
D.通过粗玄岩中的生物化石证明海陆变迁
8.

   圩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安徽省巢湖的圩田,可追溯到三国时代的曹魏江淮屯田时期,以后历代开垦不断,尤其在北宋年间发展较快。《宋史·叶衡传》记载,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巢湖圩田建设影响较弱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质
C. 土壤    D. 水源
【小题2】巢湖圩田建设可(  )
A. 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B. 根除湖区水旱灾害
C. 提高巢湖的调蓄能力 D. 改变湖区作物熟制
【小题3】宋朝时期,巢湖圩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 谷子    B. 小麦
C. 水稻    D. 玉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