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市2010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280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0/4/15

1.综合题(共3题)

1.
目前在太平洋中有这么一个“作品”,叫“太平洋垃圾旋涡”——基本上是由废塑料物品和碎片构成的浮动的版图。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生产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旋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见图19中甲所示),面积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这种“垃圾旋涡”所产生的危害已引起很多国家与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简述图示“垃圾场”垃圾的主要来源地和“垃圾旋涡”旋转的方向。(4分)
(2)概述图示“垃圾场”分布的大致范围,并分析大量塑料垃圾在甲海域聚集的主要原
因。(8分)
2.
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形成原因。(4分)
(2)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形成的区位因素。(4分)
(3)c地西海岸的主要地质灾害有哪些?并说明形成的原因。(6分)
3.
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

2.单选题(共9题)

4.
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A.AB.BC.CD.D
5.
读某河谷中的聚落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图的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aB.bC.cD.d
【小题2】关于图中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聚落等级最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小B.c聚落提供的服务职能b聚落也能够提供
C.c聚落的空间形态易发展成环状D.d聚落提供的服务职能c聚落也能够提供
6.
图15中的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0点为极值点,据此回答24~25题。

【小题1】若图中圆为等压线,PK、QH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A.1月份图示天气系统可能位于澳大利亚大陆
B.该天气系统在夏秋出现称为副高
C.该天气系统控制一定狂风暴雨
D.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
【小题2】若圆表示赤道,O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
A.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Q点的经度为0°
B.由P到N走最近距离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C.图中M、N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点
D.此时北京时间为旧一天的8时
7.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7日23时45分登陆台湾中北部城市花莲,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据此回答11~12题。
【小题1】台风“莫拉克”在福建登陆时,受其影响浙江省不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偏东风
【小题2】台风“莫拉克”带来台湾史上最大降雨,使其南部高雄县遭受毁灭性灾害。关于此次灾害原因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台风—暴雨—风暴潮B.台风—风暴潮—海啸
C.台风—暴雨—泥石流D.地震—台风—海啸
8.

   下图中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
A.人口一直在增长
B.目前人口压力较大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人口只有迁入没有迁出
【小题2】根据图乙信息推断,M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符合图甲中的(  )
A.甲线B.乙线
C.丙线D.丁线
9.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制约该省区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B.矿产资源C.耕地资源D.太阳能资源
【小题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新疆B.湖北C.贵州D.广东
10.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图”,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城市的形态及其形成原因是
A.放射式 沿河道发展B.集中式平原地形
C.条带式 沿交通线发展D.组团式 山河阻隔
【小题2】关于该城市道路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路是为了将住宅区与工业区隔开
B.环路可缩短各端点之间的距离
C.放射式路线的走向与河流流向一致
D.放射式路线可避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11.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属于模式一
B.鲁尔区把钢铁工业集中在西部属于模式四
C.20世纪下半叶,模式二类工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D.宝钢的区位选择属于模式三
12.
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区域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出行期望量(  )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
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
【小题2】实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
A.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
B.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
C.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
D.按照出行期望量的大小

3.选择题(共9题)

13.

换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明——{#blank#}1{#/blank#}、{#blank#}2{#/blank#}

霜——{#blank#}3{#/blank#}、{#blank#}4{#/blank#}

14.

解释诗句的意思。

①床前明月光:

②低头思故乡:

15.

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抬头—— {#blank#}1{#/blank#}    黑暗—— {#blank#}2{#/blank#}     动—— {#blank#}3{#/blank#}

16.

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抬头—— {#blank#}1{#/blank#}    黑暗—— {#blank#}2{#/blank#}     动—— {#blank#}3{#/blank#}

17.

选出正确的读音。

白霜(shuān  shuāng){#blank#}1{#/blank#}   思念(liàn  niàn){#blank#}2{#/blank#} 

18.

一字组多词。

静:{#blank#}1{#/blank#}、{#blank#}2{#/blank#}

思:{#blank#}3{#/blank#}、{#blank#}4{#/blank#}

19.

我会填。

①静:共{#blank#}1{#/blank#}笔,部首是{#blank#}2{#/blank#}。

②思:共{#blank#}3{#/blank#}笔,部首是{#blank#}4{#/blank#}。

20.

我会填。

①静:共{#blank#}1{#/blank#}笔,部首是{#blank#}2{#/blank#}。

②思:共{#blank#}3{#/blank#}笔,部首是{#blank#}4{#/blank#}。

21.

猜谜语。

一寸光阴。——{#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