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测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204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13

1.综合题(共2题)

1.
高三某班分组对“杭州市城市空间发展变化”以及“杭州市水土流失”进行调查研究,有关资料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市位置及城市空间范围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杭州市总面积为16883.73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36.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39%。研究小组把杭州市划分四块区域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研究,有关情况如图19所示:

注:Ⅰ区——东北部平原农田区;Ⅱ区——中部、南部低丘河谷风景资源区;
Ⅲ区——西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区;Ⅳ区——西南千岛湖水源涵养区
材料三:杭州市2001~2010年水土流失治理状况,如下表。
水土流失土地类型
治理面积(平方千米)
水土流失率
坡耕地
275.93
90%
疏林地
1284.87
24%
荒草地
20.1
20%
其他土地
0.89
5%
 
(1)结合资料,描述杭州市地形特征。
(2)据图说明从1987年~2008年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这种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
(3)与其它三区相比,说明Ⅰ区水土流失所占比重低的原因,并分析其它三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可行性建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地区略图及该地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  图中M地所在国家的沙漠农场如同一块块绿色翡翠镶嵌在干燥的黄色沙漠中,十分显眼。农场一般都有一口深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井,以水源处为轴心,采用机械化全自动喷灌设备,不断地汲取地底深处水源在一个圆形区域内进行灌溉。这种中心灌溉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至上世纪90年代,该国耕地面积比上世纪80年代增长3倍左右。而到了21世纪,圆圏数量已增加到了数十万个。这些圆圏普遍直径达100米左右,有些直径可达到3000米长。下图为M地区农业景观示意图

(1)据图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异同。
(2)试分析图中丙海域的面积变化趋势及原因。
(3)若某一艘载满石油的巨轮由丁驶往戊,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航行时间选择在夏季的合理性。
(4)你是否赞成在M半岛的沙漠中大力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请说明你的理由。

2.单选题(共5题)

3.
读1961~2012年北疆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单位:cm),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大致(   )
A.由东向西递减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C.由南向北递减D.由盆地外缘向盆地中心逐渐递减
【小题2】下列因素中,对图示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有明显影响的是(   )
①水汽来向 
②地形 
③纬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由图中甲山峰至乙山峰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则其中最低处的海拔可能为
A.300 米B.351 米C.231 米D.289 米
【小题2】在图示范围最高点能够目测到的点是
A.aB.bC.cD.d
5.
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资料日期中的某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A.1月31日B.5月31日C.8月31日D.10月31日
【小题2】下列关于北京气象资料中三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31日气压较高,主要因为受暖空气影响
B.1日白天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且受冷空气影响大
C.1日风力较大,主要因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逆辐射强
6.
美国66号公路沿线的化石林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最绚丽的化石林集中地。数以千计的树干化石倒卧在地面上,直径平均在1米左右,长度在1525米之间,最长达40米。在完整的树干化石周围,还有许多破碎零散的化石木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化石林中的树干化石形成环境及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I——②B.II——④C.III——⑥D.I——①
【小题2】66号公路东西两端点所在地区分别对应的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7.

   很多鸟类具有季节迁移的特性,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被称为候鸟。市场经济其实就是“候鸟经济”,投资商就是“经济候鸟”,哪个地方“水草丰美”,投资商就飞到哪里。读某“工业候鸟”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转移的产业可能是(  )
A. 钢铁工业 B. 电子工业
C. 化学工业 D. 纺织工业
【小题2】20世纪90年代,我国新疆吸引该类产业转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原料充足,且品质高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充足   D. 产业协作条件好

3.选择题(共5题)

8.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表完成 下列各题。


9.“高原夏菜”因夏季种植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原坡地上而得名,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主要有甘蓝、娃娃菜、西蓝花、有机菜花等品种。图为我国高原夏莱典型种植地区分布图。该地区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每年生产蔬菜近30亿公斤,因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能够种植出真正的“有机绿色蔬菜”,近年来该地区已成为我国错季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巴基斯坦是世界人口第六大国家,由于地处亚热带,气候、地形多样,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巴基斯坦投资委员会官员近日对来访的中国农业代表团称,巴向海外投资者提供允许主要领域 100%外国投资及所有领域 100%利润及红利汇回等刺激政策。

材料二:巴基斯坦的等高线地形图和棉花分布

   

材料三:图示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其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迥然有异:河流水一年四季在不断变化,冬季流量最低,某些季节在沙漠地区发生洪灾。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的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中国茶叶产区划分为西南、江南、华南和江北四大茶区,四大茶区的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由2009年的30%、39%、36%和5%转变为2014年的38%、33%、23%和6%,茶叶产值分别由2009年的30%、40%、20%和10%转变为2014年的31%、34%、19%和16%。据统计,中国目前茶农已超过800万,另外至少有500万以上从事茶叶销售等第三产业。

材料二:几何重心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图8a和图8b分别为我国2009~2014年茶叶产量及茶叶产值重心转移路径图。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的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中国茶叶产区划分为西南、江南、华南和江北四大茶区,四大茶区的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由2009年的30%、39%、36%和5%转变为2014年的38%、33%、23%和6%,茶叶产值分别由2009年的30%、40%、20%和10%转变为2014年的31%、34%、19%和16%。据统计,中国目前茶农已超过800万,另外至少有500万以上从事茶叶销售等第三产业。

材料二:几何重心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图8a和图8b分别为我国2009~2014年茶叶产量及茶叶产值重心转移路径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