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6题)

2017年1月3日~4日成都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小题1】造成成都市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的因素没有( )
A.大风扬沙 | B.交通工具 |
C.工业生产 | D.家庭炉灶 |
A.0时 | B.6时 | C.16时 | D.20时 |
A.冷锋 | B.暖锋 | C.低气压 | D.高气压 |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 | B.离聚落近,取水方便 |
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 | 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 |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土林一般形成于
A.高原塬面 | B.石灰岩台地 | C.谷地或盆地 | D.山顶 |
A.流水侵蚀作用 | B.物理风化作用 |
C.重力崩塌作用 | D.风力沉积作用 |
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 |
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 |
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
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A.变质作用 | B.岩浆活动 | C.地壳运动 | D.流水堆积 |
A.雨水和地下水 | B.地下水和河流水 |
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 D.冰川融水和雨水 |
A.生物残体 | B.河流携带的泥沙 |
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 | D.风力沉积物 |
冰川学上的雪线是指降雪量与消融量达到平衡的界线。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西支)的上、下界高度分别为4486米和3810米。下图是四个时段冰川物质平衡分布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5-8月该冰川雪线的波动范围是
A.3810-3950米 | B.3950-4020米 |
C.4020-4120米 | D.4120-4210米 |
A.从3810-4486米递增 |
B.从3950米向上、下递增 |
C.从3950-4486米递减 |
D.从4210米向上、下递减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和河流曲度是描述一个地区水系特征的重要指标,下图是以1960年各指标为100,绘制出的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9年水系指标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9年水系形态特征变化表现最不明显的是( )
A.支流数量减小 | B.河网总面积减小 |
C.支流与干流长度比减小 | D.河道平直化 |
A.河流结冰期增长 | B.汛期水位上升 |
C.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 D.径流总量增多 |

【小题1】若图例中数字分别为沙砾岩区、泥岩区、砂岩区,则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泥岩区,②—砂岩区,③—沙砾岩区 |
B.①—沙砾岩区,②—砂岩区,③—泥岩区 |
C.①—泥岩区,②—沙砾岩区,③—砂岩区 |
D.①—砂岩区,②—泥岩区,③—沙砾岩区 |
A.河流流速快 | B.洋流的流动速度快 |
C.湖泊沿岸坡度大 | D.河流含沙量大 |

【小题1】根据粒径测定,第15层以中砂为主,则第12层的沉积物主要是 ( )
A.粗砂 |
B.细砂 |
C.极细砂 |
D.中砂 |
A.第12层>第3层>第1层 |
B.第2层>第5层>第10层 |
C.第13层>第7层>第9层 |
D.第8层>第9层>第13层 |
A.河漫滩形成后期较易被淹 |
B.马滩河漫滩的洪水主要是冰川融水造成的 |
C.河漫滩形成前期较易被淹 |
D.随着洪水侵蚀,河漫滩的海拔会逐渐降低 |

【小题1】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
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
C.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
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
A.背斜顶部 | B.断层线附近 |
C.向斜槽部 | D.板块分界线附近 |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及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1 200米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1.3 m的位置的断面的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2 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北坡降水多100 mm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太行山 | B.秦岭 |
C.武夷山 | D.大别山 |
A.热量 | B.降水 |
C.土壤水分 | D.地势起伏 |
A.东南坡海拔1 400米处 | B.西北坡海拔1 600米处 |
C.西北坡海拔1 200米处 | D.东南坡海拔1 900米处 |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2018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
A.黄河以北 | B.黄淮之间 | C.江淮之间 | D.长江以南 |
A.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 | B.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 |
C.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 | D.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 |
A.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校园内外植被差异大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
C.该校所在地不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树,校内应全面改种落叶树。 |
D.该校应在冬春季对常绿树采取严密防冻措施,防止树木冻死。 |

【小题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 )
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 |
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 |
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 |
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 |
A.全年寒冷、干燥 | 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 |
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 | 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 |
A.山顶或山脊 | B.山谷或山顶 |
C.山脊或山麓 | D.山麓或山谷 |

【小题1】与地面监测站相比,“碳卫星”( )
A.工作流程简单 | B.观测精度高 |
C.观测范围广 | D.监测时间长 |
A.技术难度大 | B.资金投入不足 |
C.市场需求不大 | D.政策支持不够 |
A.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
C.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
D.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可推知,藜麦
A.喜热耐涝 | B.喜光耐瘠薄 | C.抗寒耐热 | D.喜阴耐干旱 |
A.晋北高原 | B.东南丘陵 | C.塔里木盆地 | D.珠江三角洲 |
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左图)。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右图),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小题1】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A.耐寒 | B.耐旱 | C.耐风 | D.耐渍 |
A.旱灾 | B.水源 | C.大风 | D.障碍物 |
A.环境污染 |
B.土地退化 |
C.生物入侵 |
D.生物多样性增多 |

【小题1】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河流西部流量较大,东部流量较小 |
B.该地冬季温和,夏不酷热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 |
C.该地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之一是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适宜森林生长 |
D.该岛屿岩体主要为石灰岩岩体 |
A.岛屿多山地,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建设难度较大 |
B.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震频繁,对中高层建筑破坏性大 |
C.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构造,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设中高层建筑 |
D.原住居民喜爱低层房屋,便于生活,利于出行 |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