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四)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062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1

1.单选题(共16题)

1.
2017年1月3~4日成都市(31°N,104°E)空气质量较差,下图是成都当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图,数值越高,污染越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7年1月3日~4日成都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小题1】造成成都市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的因素没有(  )
A.大风扬沙B.交通工具
C.工业生产D.家庭炉灶
【小题2】①表示的时间最可能是(  )
A.0时B.6时C.16时D.20时
【小题3】图示时期,控制成都市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C.低气压D.高气压
2.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型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小题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小题3】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B.离聚落近,取水方便
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
3.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土林一般形成于
A.高原塬面B.石灰岩台地C.谷地或盆地D.山顶
【小题2】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
C.重力崩塌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小题3】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
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
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4.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
【小题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
A.雨水和地下水B.地下水和河流水
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
【小题3】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A.生物残体B.河流携带的泥沙
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
5.

   冰川学上的雪线是指降雪量与消融量达到平衡的界线。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西支)的上、下界高度分别为4486米和3810米。下图是四个时段冰川物质平衡分布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5-8月该冰川雪线的波动范围是
A.3810-3950米B.3950-4020米
C.4020-4120米D.4120-4210米
【小题2】5-8月该冰川积雪盈余量的分布特点是
A.从3810-4486米递增
B.从3950米向上、下递增
C.从3950-4486米递减
D.从4210米向上、下递减
【小题3】该冰川补给的最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

   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和河流曲度是描述一个地区水系特征的重要指标,下图是以1960年各指标为100,绘制出的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9年水系指标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9年水系形态特征变化表现最不明显的是(  )
A.支流数量减小B.河网总面积减小
C.支流与干流长度比减小D.河道平直化
【小题2】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河流结冰期增长B.汛期水位上升
C.河网调蓄功能增强D.径流总量增多
7.
下图为某湖泊沿岸某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图例中数字代表沉积颗粒物大小,沙砾岩、砂岩、泥岩,颗粒物逐渐减小)。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图例中数字分别为沙砾岩区、泥岩区、砂岩区,则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泥岩区,②—砂岩区,③—沙砾岩区
B.①—沙砾岩区,②—砂岩区,③—泥岩区
C.①—泥岩区,②—沙砾岩区,③—砂岩区
D.①—砂岩区,②—泥岩区,③—沙砾岩区
【小题2】引起图中湖泊沿岸河流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流速快B.洋流的流动速度快
C.湖泊沿岸坡度大D.河流含沙量大
8.
下图示意黄河兰州段(南岸马滩附近)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Mz)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粒径测定,第15层以中砂为主,则第12层的沉积物主要是    (  )
A.粗砂
B.细砂
C.极细砂
D.中砂
【小题2】根据各地层沉积物粒径分析可知,下列地层沉积物形成时洪水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第12层>第3层>第1层
B.第2层>第5层>第10层
C.第13层>第7层>第9层
D.第8层>第9层>第13层
【小题3】下列关于黄河马滩河漫滩和洪水泛滥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漫滩形成后期较易被淹
B.马滩河漫滩的洪水主要是冰川融水造成的
C.河漫滩形成前期较易被淹
D.随着洪水侵蚀,河漫滩的海拔会逐渐降低
9.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小题2】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
A.背斜顶部B.断层线附近
C.向斜槽部D.板块分界线附近
【小题3】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10.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及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1 200米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1.3 m的位置的断面的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2 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北坡降水多100 mm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B.秦岭
C.武夷山D.大别山
【小题2】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
C.土壤水分D.地势起伏
【小题3】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最可能是(  )
A.东南坡海拔1 400米处B.西北坡海拔1 600米处
C.西北坡海拔1 200米处D.东南坡海拔1 900米处
11.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2018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
A.黄河以北B.黄淮之间C.江淮之间D.长江以南
【小题2】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的原因是(  )
A.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B.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
C.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D.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
【小题3】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校园内外植被差异大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C.该校所在地不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树,校内应全面改种落叶树。
D.该校应在冬春季对常绿树采取严密防冻措施,防止树木冻死。
12.
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  )
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
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
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
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
【小题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  )
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
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
【小题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  )
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
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
13.
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10月24号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地面监测站相比,“碳卫星”(  )
A.工作流程简单B.观测精度高
C.观测范围广D.监测时间长
【小题2】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  )
A.技术难度大B.资金投入不足
C.市场需求不大D.政策支持不够
【小题3】“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  )
A.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D.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14.
藜麦,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藜麦优质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理想生长温度是15~20℃,玻利维亚西南部是其主要原产区。近年我国引种藜麦并尝试规模化种植。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可推知,藜麦
A.喜热耐涝B.喜光耐瘠薄C.抗寒耐热D.喜阴耐干旱
【小题2】我国适合规模化引种藜麦的地区可能为
A.晋北高原B.东南丘陵C.塔里木盆地D.珠江三角洲
15.

   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左图)。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右图),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小题1】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A.耐寒B.耐旱C.耐风D.耐渍
【小题2】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旱灾B.水源C.大风D.障碍物
【小题3】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A.环境污染
B.土地退化
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样性增多
16.
下图所示地区冬季温和,夏不酷热,年均气温15.5 ℃,年均降水量在880 mm以上,岛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岛上的原住居民房屋多较低,一般为两三层的房屋或别墅,少量四五层的楼房多为商业性楼房,十几层以上的中高层建筑十分罕见。下图为该岛河流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河流西部流量较大,东部流量较小
B.该地冬季温和,夏不酷热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
C.该地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之一是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适宜森林生长
D.该岛屿岩体主要为石灰岩岩体
【小题2】关于岛上原住居民房屋较低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岛屿多山地,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建设难度较大
B.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震频繁,对中高层建筑破坏性大
C.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构造,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设中高层建筑
D.原住居民喜爱低层房屋,便于生活,利于出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