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清明祭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清明假日的实施,回家扫墓的人越来越多,祭祀用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但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请说明不合理的祭祀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材料1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材料2 埃尔埃希多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3)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紫花苜蓿(如左图)以“牧草之王”著称,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似三叶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各种畜禽均喜食。中国在公元前126年由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古罽宾国(即今克什米尔一带)引入,先在皇帝离宫附近种植,仅供御马饲用,后从西安普及到黄河流域,现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苜蓿草可以加工成苜蓿草粉,其制作是多种加工储存方式中营养损失较少的一种。牧草草粉加工业在国际上已逐渐产业化。
材料二 甘肃省苜蓿草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初步形成苜蓿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2016年全省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950万亩(河西走廊一带是优质紫花苜蓿主产区),稳居全国第一位,以苜蓿草粉为主的草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近70家,草产品畅销国内外。右图为甘肃河西走廊示意图。

(1)河西走廊一带种植紫花苜蓿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2)试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苜蓿草粉等草产品加工业的原因。
(3)2017年1月1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提出苜蓿供给立足“国内为主、适当进口”原则,到2020年,新增优质苜蓿种植面积300万亩,增加优质苜蓿产量180万吨。有人建议南方部分农耕区可以借政策东风,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种植,以提高目前国内供给,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你的理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如今长征沿线已成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密集带,当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回顾历史,砥砺前行,重走长征路已成为磨砺意志的挑战之旅。下图为重走长征路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简述“重走长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当地发展旅游的不利条件。
2.单选题- (共6题)

【小题1】弗雷泽岛上的自然景观属于
A.热带荒漠 | B.热带草原 | C.热带雨林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A.岛上河流携带泥沙冲积而成 | B.大陆风化物被洋流搬运堆积而成 |
C.岛上岩石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下风化形成 | D.海浪掀起海底泥沙堆积而成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P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2',在宿营Q处时,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4',次日观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点整。P点经度及该图比例尺是
A.90°E 1:37 000 | B.130°E 1:74 000 |
C.120°E 1:37 000 | D.120°E 1:74 000 |
A.![]() | B.![]() |
C.![]() | D.![]() |

1. 最高峰日人口迁徙的主导因素是
A.传统文化 | B.春运政策 |
C.经济因素 | D.天气因素 |
A.道路地下水位较低 |
B.道路地下多为向斜地质构造 |
C.道路沿线客流量较大 |
D.减少对地表建筑的不利影响 |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下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下右图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 | B.水灾多发 |
C.水运便利 | D.耕地充足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
A.年降水量减少 | B.台风登陆减少 |
C.防灾意识增强 | D.堤防趋于完备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