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大庆十中、二中、二十三中、二十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3010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

1.综合题(共5题)

1.
下面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右图气候资料,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3)左图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2.
盐地碱蓬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盐碱地上,是一种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盐地碱蓬不仅是一种野草、一道美景,它还是一道美味可口而且曾在饥荒年代救过很多人性命的野菜。盐地碱蓬也可以作为工业原科。此外,它还扮演着盐碱地“拯救者”和污染物“清洁工”的角色。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近年来盐地碱蓬生长范围扩大,试分析其原因。
(2)乙地区盐地碱蓬大面积生长,带来的生态效益可能有哪些?
(3)你是否赞同规模采摘盐地碱蓬以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3.
下面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右图气候资料,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3)左图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4.
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的工程建设目标是: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自北向南)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    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  线工程。
(3)北京人喝的长江水来自 线路调水工程,该线路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河北省、北京市。
(4)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3点)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电力援疆”成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日前,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成协议,2017年浙江将购入11亿千瓦时来自新疆的绿色电能。
材料二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1)新疆和浙江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等角度去比较。
①人口和城市 ②工业和农业
③气候和地形 ④水文和植被
(2)新疆为浙江发展提供绿色能源,浙江对新疆发展可提供的支持有________、________和技术等。
(3)比较新疆和浙江两省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异同点。
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浙江省
相同点
________
不同点
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最大
________
 
(4)简述“电力援疆”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8题)

6.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图中秦岭——淮河一线把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北方地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B.都兼跨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小题2】下列关于南、北方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的发展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B.北方地区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C.南方地区跨越亚热带和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
D.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小题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B.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C.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D.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大豆
7.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众多季节性河流的季节性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过度用水B.气温季节变化C.上游修建大坝D.冰雪消退
【小题2】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近年来湖泊有减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湖边城镇建设
C.引水灌溉,蒸发量增加D.围湖造田
【小题3】M地为湖边的小绿洲,其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下面题。

【小题1】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小题2】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9.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
【小题2】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由“香蕉带”演变为“金足球”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小题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增加劳动力需求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11.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的是(    )
A.预期寿命B.教育程度C.人均国民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
【小题2】下列省区中与所属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
A.甘肃、辽宁、新疆——西部地区B.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东北地区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12.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右图划分的分别是(    )
A.地形区、自然区B.自然区、行政区
C.行政区、工业区D.地形区、工业区
【小题2】关于两图中区域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左图区域具有明确的界限
B.右图区域具有固定的面积和形状
C.左图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
D.右图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3.
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题。

【小题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气候干旱D.水资源减少
【小题2】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
C.建设生态保护区D.退耕还林还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