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扎龙湿地生态保护区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嫩江支流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于地表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禽、鹤类科研繁育等。,近年来,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片湿地变为旱地,大量丹顶鹤北迁至俄罗斯远东湿地地区。
分析俄罗斯湿地的形成条件并列举扎龙湿地留住丹顶鹤的措施。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
(3)分析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1)说明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
(3)分析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首都,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北郊有著名的伯 尼亚萨森林,市内用草坪、玫瑰花、月季花组成的色彩缤纷的花坛随处可见.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已成为布加勒斯特居民的传统和爱好。如今的布加勒斯 特,绿荫如盖,花木成林,湖水片片,成为一座“花园城市”。下图是布加勒斯特所在地 区的地形、降水、水系分布图。

(1)简要说出图示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布加勒斯特成为“花园城市”的主要原因。
(3)多瑙河下游历史上多发生春季洪涝灾害,试分析多瑙河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 因。
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首都,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北郊有著名的伯 尼亚萨森林,市内用草坪、玫瑰花、月季花组成的色彩缤纷的花坛随处可见.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已成为布加勒斯特居民的传统和爱好。如今的布加勒斯 特,绿荫如盖,花木成林,湖水片片,成为一座“花园城市”。下图是布加勒斯特所在地 区的地形、降水、水系分布图。

(1)简要说出图示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布加勒斯特成为“花园城市”的主要原因。
(3)多瑙河下游历史上多发生春季洪涝灾害,试分析多瑙河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 因。
4.
[地理选修:旅游地理]
当前,人们为了放松休闲、愉悦身心,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目的,而是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方式进行的一种自助旅游方式出现了。无景点旅游的出现,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的目的不是特定的景区、景点,甚至排斥传统的以卖门票为特征的景区、景点观光方式。
说明无景点旅游兴起所带来的影响。
当前,人们为了放松休闲、愉悦身心,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目的,而是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方式进行的一种自助旅游方式出现了。无景点旅游的出现,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的目的不是特定的景区、景点,甚至排斥传统的以卖门票为特征的景区、景点观光方式。
说明无景点旅游兴起所带来的影响。
2.单选题- (共3题)
5.
山西某中学教学楼楼前摆放着日晷,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北京时间12点的是
【小题2】夏至日晴天时日晷晷针影子的移动方向是
【小题3】若图示日晷仪晷盘与地面的夹角改为67°,则该同晷最可能放置的地点是

【小题1】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北京时间12点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 B.南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
C.南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
A.广州 | B.哈尔滨 | C.上海 | D.漠河 |
6.
读某地两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
【小题2】关于该地6月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 B.印度半岛 | C.地中海沿岸 | D.珠江三角洲 |
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
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
C.该日8: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 |
D.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
7.
【小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
【小题2】影响豫南麦季撂荒蔓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当地一些农业部门解释“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 )
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种植业收益低 |
C.城镇建设占地 | D.市场趋于萎缩 |
A.交通 | B.市场 | C.地形 | D.气候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C.恢复土地肥力 | D.提高机械化水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