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判断奈特伦洼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并说明理由。
(2)与宁夏平原相比,说出奈特伦洼地发展灌溉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
(3)分析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为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奈特伦洼地位于埃及北部盆地。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西部沙漠的东北部长40千米,宽3—8千米,最低点海拔﹣28米。洼地内有几十个小盐湖,当地农民引用地下水源,从事灌溉农业。下图示意为奈特伦洼地及周边地区。

(1)判断奈特伦洼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并说明理由。
(2)与宁夏平原相比,说出奈特伦洼地发展灌溉农业的优势气候条件。
(3)分析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为奈特伦洼地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包括园林建设、污水处理、节能建筑建设以及垃圾处理等。近年来国家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有了更好的扶持政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建设工程的进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与人们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说明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包括园林建设、污水处理、节能建筑建设以及垃圾处理等。近年来国家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有了更好的扶持政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建设工程的进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与人们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说明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地理—远修3:旅游地理】
杏花沟位于新疆伊犁,是一片中世纪遗留的原始野杏林,占地3万多亩。每年4月20日左右杏花盛开,花期持续约一周(随气候的变化而稍有提前或错后),此时杏花沟犹如人间仙境,吸引着新疆内外无数游客来此游览观赏。到新疆杏花沟一般以伊宁市为首选中转站,而后乘坐客车或包车或自驾前往新源县,再到吐尔根乡的春花沟。下图示意杏花沟位置和交通及周边景点。

从观赏体验角度指出游客应做的前期准备。
杏花沟位于新疆伊犁,是一片中世纪遗留的原始野杏林,占地3万多亩。每年4月20日左右杏花盛开,花期持续约一周(随气候的变化而稍有提前或错后),此时杏花沟犹如人间仙境,吸引着新疆内外无数游客来此游览观赏。到新疆杏花沟一般以伊宁市为首选中转站,而后乘坐客车或包车或自驾前往新源县,再到吐尔根乡的春花沟。下图示意杏花沟位置和交通及周边景点。

从观赏体验角度指出游客应做的前期准备。
2.单选题- (共4题)
4.

【小题1】数据显示泉州港海岸线的变化特征是
【小题2】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状况是
【小题3】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岸带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特殊交接地带在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用地压力陡增的情况下人类的各种经济开发利用活动使海岸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下表为1990—2014年我国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据统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数据显示泉州港海岸线的变化特征是
A.海岸线长度基本稳定 | B.海岸线长度增加 |
C.海岸线长度先增后缩 | D.海岸线长度缩短 |
A.土地利用率低 | B.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
C.土地集约 | D.土地规划合理 |
A.扩大滨海湿地面积 | B.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
C.加剧生态的脆弱性 | D.减缓海岸侵蚀 |
5.

【小题1】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下图示意1961—2008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地形地势 |
C.距海远近 | D.大气环流 |
A.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 B.减少农药使用量 |
C.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 D.改变耕作制度 |
6.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乌龙茶起源于福建,制作工艺复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主要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目前乌龙茶热方兴未艾,茶产品远销国内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的特点是
【小题2】福建乌龙茶产业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有利于
【小题3】继承和发扬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的措施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的特点是
A.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 B.茶叶加工以全手工为主 |
C.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各地 | D.出口贸易以原茶为主 |
A.共享集聚效益 | B.优化产业结构 |
C.保护传统工艺 | D.扩大市场规模 |
A.扩大生产规模 | B.合理布局茶产业 |
C.降低生产成本 | D.实行品牌化经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