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2928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5

1.判断题(共9题)

1.
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十分重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
2.
青藏高高气温低的原因是海拔高,太阳辐射弱。(____)
3.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风力堆积形成的。(____)
4.
鲁尔区依靠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一度发展成为德国的“工业心脏”。(  )
5.
根据公平性原则,世界各国都有权利开发巴西的森林资源。(____)
6.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____)
7.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8.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9.
一个具体的区域,它具有明显而特定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____)

2.综合题(共4题)

10.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主要的资源条件是__________。
(2)在本区优势条件下建立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
工业、__________工业等。这些工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轻、重)工业。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__________面临枯竭,__________恶化严重,严重制约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请浅谈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字母A表示 ______ 系统。
(2)数字①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 。
(3)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填文字)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 ______    效益、______ 效益和 ______    效益的相互协调。
(5)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12.
读“塔里木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完成两个区域基本特征比较表 (____)
项目
塔里木盆地
长江三角洲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
 
矿产资源
等化石能源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
农业生产
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
主要的粮食作物;
 
(2)塔里木盆地与长江三角洲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
A.地理位置不同   B.植被类型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文化习俗不同
(3)目前塔里木盆地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年输送大量天然气,这体现了区域的(____)性。
13.
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左图“四大工程示意图”和右图某输气管道二线走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工程和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_______。
(3)我国积极参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扩大出国劳工规模,缓解就业压力 B.拓展国外市场,赚取外汇
C.保证我国的油气进口,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D.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援助友好邻邦
(4)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3.单选题(共13题)

14.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及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说法正确的是
A.两线均从长江干流直接调水B.东线调水自济宁以北可以自流
C.中线调水水质更好D.中线可基本实现自流.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小题3】在南水北调过程中,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限制沿线重化工业发展,防止水污染B.停止长江枯水期调水
C.减少沿江企业用水,满足北方发展需求D.倡导节约用水
15.

   有的学者将区域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小题2】图中各点分别A、B、C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C—A—BB.B—C—AC.B--A--CD.A--B--C
16.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水质恶化D.生物物种锐减
17.
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的建设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D.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小题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18.
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深刻而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D.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
【小题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
20.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大小B.年降水量的大小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
【小题2】关于图示四大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B.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
D.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小题3】甘肃省划分四大区域的目的是
A.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B.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C.引导人口有序流动D.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21.
读图"世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甲国和乙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工业为“临海型”,乙国工业为“资源型”
B.甲国矿产资源丰富,乙国矿产资源贫乏
C.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D.甲国植被以草地为主,乙国植被以森林为主
【小题2】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目前致力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B.与甲国相比,乙国河流流量平稳,航运条件更好
C.气候南北差异显著,气候类型不同
D.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22.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开放性B.差异性
C.整体性D.联系性
【小题2】区域③向区域①流动的最不可能的是
A.劳动力B.资金C.技术D.产品
23.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B.气候和地形
C.土壤和植被D.地形和植被
【小题2】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C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B区域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C.A区域终年高温多雨
D.C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小题3】“旱”是B区域的总体特征,有关 B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水作用显著B.与A区域以8OO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C.沙漠广布,生物种类少D.经济发达,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弱
24.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小题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用水 
②乱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小题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A.放弃全部耕地B.合理调水
C.加强能源建设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
25.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森林
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
含沙量
粮食平均单产(万kg/公顷)
粮食总产(亿kg)
1975
19%
333
420
38
10%
1.23
1.025
2005
12%
478
350
42
35%
0.9
0.975
 
【小题1】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3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气候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D.人口增长过快
【小题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光照条件差B.风沙危害严重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D.水土流失加剧
26.
读图某输气管道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设计该输气管道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消费市场
B.工资水平
C.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
【小题2】该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意义表现为
A.缓解能源短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能源产业的发展
C.改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D.促使能源结构多样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4.选择题(共1题)

27.

如图,这是某校初三年级同学们最喜爱的一项课外运动调查结果扇形图,但负责画此图的同学忘记了最喜爱篮球运动的人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9道)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