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九)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2914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1

1.综合题(共9题)

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近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观察发现,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欢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牧民们说,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药监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52.4%的家庭设有家庭小药箱。但是,高达73.6%的家庭却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条件,更有至少八成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也不清楚过期药品的危害和处理方式。
九成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而这一问题在农村则更为严重;部分人表示担心过期药物重新流入市场,会将包装拆除进行丢弃,或者将药物冲入下水道;也有个别人会将药物卖给“高价收药”的药贩子。

分析目前过期药物的不恰当处理带来的问题及并提出对策。
3.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塑料垃圾是指城乡垃圾中或散落各处,随时可见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袋等。例如,近年来随着外卖点餐就餐形式的兴起,每周至少4亿份外卖飞驰在我国的各大街小巷,当人们吃完外卖后,塑料盒、塑料袋、吸管等塑料垃圾便随意扔进了垃圾桶里。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塑料袋平均使用时间为25分钟,但它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
简述塑料垃圾的危害,以及为减少塑料垃圾,个人应怎样提升环境道德修养。
4.
[选修6:环境保护]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5.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沿途绿化是给无机的道路添上有机的自然色彩,是环境景观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起到调节气候、保护道路的作用。好的绿化设计不仅能减轻公路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保持动植物界的生态平衡,使整个公路空间充满活力。车行道路两旁的植物可恰当配置成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化带,这种绿化带具有很好的缓冲防撞功能;当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步移景易的植物配置手法,注意植物形态、色彩、季相的变化应用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劳,从而影响交通安全。


针对公路绿化线路较长、管理粗放的特点,说明应如何进行植物的选择,并简要分析绿化带如何起到调节气候、保护道路的作用的。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大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灾害的发生。下图是江南低山丘陵地区某重大工程建设的弃渣场位置示意图,弃渣场内种植有大量的树木和花草。

说明弃渣场建设采用的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7.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2018年3月29日一则视频引人关注,河北一灌农田水井像往常一样,往外流出泛红的井水,再沿着沟渠淌进农田,而不远处就是一家化工厂。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4月21日发布消息,通报了河北省宁晋县“红水浇地”案件的调查进展,并称当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该企业4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实施刑事拘留。宁晋县政府已聘请专业机构开展水土修复工作。
试分析“红水浇地”产生的危害并提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8.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2016年12月13日,中国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卫计委、林业局等十部委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的目标任务。强化落实“河长制”,从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加强后续监管,完善考核机制;加快建章立制,促进“河长制”体系化;狠抓截污纳管,强化源头治理,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建立中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
请从流域综合治理角度分析河长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9.
(地理——选修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线天”是鄱阳湖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