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单元闯关检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展

适用年级:
试卷号:228912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4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青海省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1)说出B地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2)简述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
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
材料四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3)结合上图,从可持续发展含义的角度,说明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共5题)

2.
读图,回答下题。

南非开采矿产资源最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污染水源
B.森林面积减小
C.酸雨严重
D.土壤盐渍化
3.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表表面标高(标高表示建筑物各部分的竖向高度)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其中华北平原地区的城市成为重灾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物质固结成岩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工程建设破坏地表
D.地处开矿采空区
【小题2】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  )
A.地面建筑物倒塌
B.地下水位下降
C.水资源严重短缺
D.城市化进程减慢
4.

   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常细小的固体颗粒物,直径多在2.5微米(PM2.5)以下,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下表为“2014年10月9-13日北京天气及大气质量”(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10月12日大气中PM2.5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11日出现阵雨,利于降尘②11日风力较大,利于吹散污染物
③12日气温升高,对流旺盛④12日阴转晴,气压降低,气流上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本次霾的物质主要来自
①工业生产②汽车尾气③沙尘暴④煤炭的燃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小题3】10月9日,市民
①适宜户外身体锻炼②尽量减少外出③外出时戴专用口罩④外出时增添厚衣物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淡水资源缺乏。下图为马尔代夫大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马尔代夫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小,淡水资源的补给量小
B.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C.经济发达,生产用水量大
D.岛国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小题2】马尔代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沿海低地被淹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
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小题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
A.原料不足B.冬季寒冷漫长
C.日照不足D.科技水平较低
【小题3】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
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C.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