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2.单选题- (共3题)
2.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小题2】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
【小题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 )

【小题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 |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C.草地退化 | D.土壤侵蚀 |
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C.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
D.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
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
D.土地生产能力高 |
3.
【小题1】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
【小题2】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
A.土层厚度增大 |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 D.土壤肥力提高 |
A.气候变异 | B.地表形态的变化 |
C.土壤肥力变化 | D.过度的农业活动 |
4.
2009年6月19日上午9时30分,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九次调水调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小题2】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小题1】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 |
B.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好准备 |
C.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的奇观 |
D.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冲沙减淤的效果最佳 |
A.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
B.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
C.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
D.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