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2881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6

1.综合题(共1题)

1.

   下图表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

A_______,B______,C_______。

(2)结合上图,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下图中增绘曲线,来表

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

2.单选题(共12题)

2.
关于自然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②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只有一种功能和用途
③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
   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B.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小题2】与B区相比,A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地形B.水资源C.技术D.交通
【小题3】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地球一小时”活动,只需要将不必要的灯在3月27日20:30~ 21:30熄灯一小时。2015年3月27日,一场全球3000多个城市参加的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经大洋洲进入亚洲,环绕地球一周,最终在北美洲结束。中国作为进入关灯的第5个时区的代表性国家,携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大连、南京、杭州、长沙、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继续了这场全球关灯接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当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东12区)开始时(    )
A.北京(1160E)人正在家里看晚间电视剧
B.伦敦(00经度)市民正在准备午餐
C.纽约(740W)时间是3月28日3时30分
D.圣弗朗西斯科(1220W)夜幕沉沉
【小题2】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目的是(    )
A.节约能源B.促进世界交流
C.维护世界和平D.培养环保意识
5.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
A.气温B.气压C.湿度D.阳光
【小题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是( )
A.石油B.天然气C.电D.煤炭
6.
下图是“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的全球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自然资源是
A.煤炭B.石油
C.天然气D.冰川
【小题2】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小题3】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
B.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C.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
D.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
7.
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完成下题。

上图表明上述国家中
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煤炭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D.④国的能源利用率最高
8.

   下图漫画倡导大家应该

 

A.节约用水,从我做起B.保护植被,抑制全球变暖
C.治理污水,人人有责D.保护海洋,维持生物多样性
9.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从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反复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下图为北京市某种可再生资源利用后经人工处理再次利用的比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种资源是
A.森林资源B.水资源C.耕地资源D.煤炭资源
【小题2】近些年该种资源再次利用比例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A.该资源逐渐减少B.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C.科技水平提高D.生态建设加强
10.

   下图为“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所表示的土地退化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
C.西北内陆D.南方低山丘陵
【小题2】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11.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减少雾霾天气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D.消除酸雨危害
12.

   下列有关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干燥有利于有机质分解B.湿冷环境有利于红壤的发育
C.高温多雨的地区风化壳较厚D.光照对土壤的形成没有影响
13.

   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在东、福建在西,咫尺相望。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运而生,并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政策。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省区,GDP值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为解决海西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发展核电 ②发展火电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