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2872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7

1.综合题(共4题)

1.
(选考题)(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东方田鼠以湖滩的苔草沼泽地和芦苇、荻沼泽地为最适栖息地,汛期迁入垸内栖息于农田和岗地,其迁移活动颇具特色。由湖滩迁出是被迫的,无固定时间;由垸内农田和岗地向湖洲回迁则是主动的。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洞庭湖萎缩加剧,很多野生动物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那时起,经常出现鼠患灾难,严重危及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1)据材料分析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鼠患灾害频发的原因。
(2)请对治理鼠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该观察地地处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它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圣地。
材料二 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三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材料四 纳米比亚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百分之七十需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观察天象地的原因。
(2)简析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
(3)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4)分析纳米比亚粮食短缺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3.
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早期是英国的殖民地,有较良好的工业基础,铁路交通较发达,但交通运力亟待提升。南非也由此成为中国中车最大的产品出口国和出口模式最丰富的市场之一。2012年以来,中国中车先后在南非中标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订单,研制的机车产品助推了南非铁路货物运输能力升级。多年来,中国中车在南非践行本地化制造、用工、采购、维保、管理“五本模式”,在南非建立先进的轨道交通制造基地,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同时实现了从产品到技术、资本、管理和服务的综合输出,从整车产品技术到“整车+核心部件”的全产业链输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出现短缺,特别是能源供应出现紧张状况。
南非气候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是夏季,降水集中在夏季。南非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7.5~9.5小时,尤以4、5月间日照最长,故以“太阳之国”著称。

(1)分析开发南非风能的有利条件。
(2)中车制造企业在南非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3)简述中车项目建设给南非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4)分析南非为什么4、5月间日照时数最长。
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东临大西洋。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当地年降雨量可以达到1400-1600mm。降水集中在雨季,就形成了“千湖”现象。到了旱季,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就体现出沙漠的地貌特征。这里植被稀少,成为南美洲北部地区难得一见的沙漠景观,1981年被确定为“国家公园”。目前有不少中国游客慕名而去。下图千湖沙漠位置图和景观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千湖沙漠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2)说出中国游客前往千湖沙漠旅游的注意事项。

2.单选题(共11题)

5.
在我国西南地区,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宜居地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南宜居地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水质好,水运便利  
②冬暖夏凉 
③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率较高  ⑤工业化程度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小题2】目前,下列有关西南宜居地带所在地区开发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加强房地产开发,吸纳外来移民
B.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C.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D. 以机场建设为重点,形成快速交通体系
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小题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
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
【小题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7.
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流向西北B.自东北流向西南
C.自西北流向东南D.自西南流向东北
【小题2】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流量减少B.地壳抬升C.植被破坏D.地壳下降
【小题3】近年来,该河段出现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坝B.上游开展退耕还林
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8.
下图是湖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是新开垦的土地,油菜单产量坡地乙高于甲地,在人工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乙地高产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太阳辐射量大B.土壤肥沃
C.降水量大D.气温高
【小题2】若在丙处速降,陡崖取值最大相对高度,准备的绳子适宜的长度是 (   )
A.100米B.200米C.210米D.250米
9.

   冬水田,是在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蓄秋雨于田,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在一月份拍摄的逆光夕阳景观图片,摄于重庆某山区。

根据有关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稻田冬季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
A.预防干旱B.调节小气候
C.保持土壤肥力D.冬季稻田养鱼
【小题2】景观梯田坡向大体朝向 (   )
A.东B.南C.西D.北
10.
下图为羊卓雍湖流域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湖泊水位变化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水位高,夏季水位低B.秋季水位低,冬季水位高
C.冬季水位低,夏季水位高D.冬季昼夜水位相差最悬殊
【小题2】羊卓雍湖水电站的作用是蓄水发电,从维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下列关于该 蓄水发电站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蓄水,冬季发电B.夏季隧道水往北流
C.全年发电D.长期运行,会导致湖水盐度增加
11.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距今3500年以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小题2】渤海湾距今3500年以来贝壳的生长数量出现阶段性的最低值,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
A.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B.水体富营养化
C.工业污染D.全球变暖
12.
下图为我国境内四条山脉南(S)北(N)坡冰川形态要素比值(N/S)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条山脉中,北坡冰川条数多于南坡,但冰川面积小于南坡的是
A.天山B.冈底斯山
C.祁连山D.喀喇昆仑山
【小题2】冈底斯山冰川形态比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坡度比北坡大B.南坡降水比北坡多
C.南坡海拔比北坡高D.南坡光照比北坡弱
13.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m,山顶海拔3099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
A.600—1099mB.1100—1899mC.1900—2799mD.大于2800m
【小题2】<600米地带内的物种数偏少,原因最可能为 (  )
A.气候干旱B.地形陡峭C.土壤贫瘠D.人类活动
【小题3】1100米以上各地带中,以1100--1899米地带内的物种数最多,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水热B.径流
C.土壤D.地形
14.
下图是2015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A.甲、乙B.甲、丙
C.丙、乙D.乙、甲
【小题2】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
A.人口快速增加B.产业快速转移
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D.城市之间距离扩大
15.
2015年6月18日中国中铁二院与俄罗斯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就中标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部分与俄罗斯铁路公司正式签约。莫斯科-喀山高铁西起莫斯科,向东南延伸到俄罗斯的喀山(伏尔加河的中游位置),最终将延伸至我国北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
A.高寒缺氧,地势起伏大B.地质复杂,地震频繁
C.气候严寒,冬季漫长D.河湖密布,桥梁众多
【小题2】“莫斯科-喀山”高铁建成后 (   )
①有利于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 ②有利于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开发 
③有利于缓解沿线人口流动性问题 ④改善中国西北内陆的贸易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