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 专题12 环境保护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2865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8

1.综合题(共8题)

1.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长江中下游两岸的能源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呈现杂乱无序、过度开发之势。这些能源重化工业每天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偷排入江,混杂着生活污水及航运激增带来的船舶污染,使长江遭到了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污染程度远超自身的水体净化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说明长江水体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电子垃圾、废弃炉渣、纺织品等4大类。
简述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习惯习俗,是喜庆、祝贺的标志。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带给大家节日的喜庆,却同时也隐藏着许多危害。2018年全国多数大中城市出台了“禁燃令”或“限燃令”,这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争议,有的拍手叫好,也有的认为不能一禁了之。

简述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主要危害,并针对燃放烟花爆竹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足迹由生物质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提供给人类生物资源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均生态生产面积表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大小。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将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则不可持续;相反时则表示生态可持续。下图为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示意图。

描述新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并为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6.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7.

   某煤矿位于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南距通天河约3公里。该煤矿因非法盗采严重,已于2014年封停。2017年8月记者报道;数公里长的山谷,两边山体依然遍布着由于露天矿穿孔、爆破和滥挖乱采出现的黑色采坑,山谷遗留的洗煤池中仍有大量洗选度水直接通过沟渠排向谷外。下图为该煤矿的洗煤池。

分析该煤矿非法盗采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8.
(地理——选修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线天”是鄱阳湖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