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简答题。
(1)简要回答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2)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应当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结合实际分析?
资源化:_________。 减量化:_________。 无害化:_________。
(3)我国耕地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
(1)简要回答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2)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应当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结合实际分析?
资源化:_________。 减量化:_________。 无害化:_________。
(3)我国耕地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
2.
简答题。
(1)雾霾是常见的大气污染事件,请你提出治理雾霾的可行措施?
(2)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环境问题,请就开采,运输与存放,利用三方面分别说明?
A、开采:_________。B、运输与存放:_________。C、利用:_________。
(3)我国石油进口量大,如何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请你提出合理的措施?
(1)雾霾是常见的大气污染事件,请你提出治理雾霾的可行措施?
(2)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环境问题,请就开采,运输与存放,利用三方面分别说明?
A、开采:_________。B、运输与存放:_________。C、利用:_________。
(3)我国石油进口量大,如何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请你提出合理的措施?
2.单选题- (共15题)
4.
读“我国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回答下列小 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
【小题2】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赤潮(赤潮是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现象)发生频率是: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
A.丙地区——水土流失 | B.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
C.乙地区——水土流失 | D.甲地区——土地沙漠化 |
A.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 | B.长江口> 珠江口>渤海湾 |
C.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 | D.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 |
5.
【小题1】有关一次性塑料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俗称白色污染 ②无法回收利用
③大都难以降解 ④仅造成视觉污染
【小题2】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能为“美丽中国”做到的行动有 ( )
①参与环保公益宣传活动 ②用塑料袋购物
③参加植树活动 ④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⑤使用一次性餐具 ⑥节水节电
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呼吁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完的塑料包装,绝大多数会一直存在,并最终流入海洋“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环境日主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有关一次性塑料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俗称白色污染 ②无法回收利用
③大都难以降解 ④仅造成视觉污染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参与环保公益宣传活动 ②用塑料袋购物
③参加植树活动 ④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⑤使用一次性餐具 ⑥节水节电
A.①③⑤⑥ | B.①②④⑤ |
C.①③④⑥ | D.①④⑤⑥ |
6.
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粮食浪费,就是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无序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各地推行“光盘行动”,不剩饭,不剩菜。下列行为正确的有
①禁止吃不完打包带走 ②提倡“按量取食” ③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④倡导豪华型餐宴
①禁止吃不完打包带走 ②提倡“按量取食” ③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④倡导豪华型餐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7.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
8.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的物种灭绝速度,下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图。据此可知,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偷猎 | B.栖息地的丧失 | C.外来物种入侵 | D.其他原因 |
9.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PM2.5浓度高峰出现时段()
【小题2】PM2.5污染导致()
①呼吸系统疾病增加 ②臭氧层破坏 ③大气能见度降低 ④沙尘暴频发
【小题3】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PM2.5浓度高峰出现时段()
A.汽车尾气激增 | B.雷雨交加 | C.工地扬尘增多 | D.风力强劲 |
①呼吸系统疾病增加 ②臭氧层破坏 ③大气能见度降低 ④沙尘暴频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人工降雨,加快污染物的沉降 | B.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 | 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 |
10.

【小题1】该污水处理系统最适宜处理( )
①城市生活污水 ②印染厂污水 ③罐头厂污水 ④石油化工厂污水
【小题2】该污水处理系统( )
【小题3】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 )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污水处理系统最适宜处理( )
①城市生活污水 ②印染厂污水 ③罐头厂污水 ④石油化工厂污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 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
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 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 |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
11.
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2】使用乙醇替代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炼,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
B.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
C.汽油价格过于昂贵 |
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 |
A.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 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
C.减轻大气污染 | D.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 |
12.
随着风力发电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部分地区“弃风”现象比较突出(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解决弃风现象最有效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消耗多余电能 |
B.控制风力发电规模,大力发展火电 |
C.大力提高当地的工业化水平消耗电能 |
D.并入国家电网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输电 |
13.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技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水土流失 | B.提高土壤肥力 |
C.扩大土地面积 | D.减少水分蒸发 |
14.
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环境的承载力时,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
B.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会造成生态破坏问题 |
C.人类活动必然导致环境问题 |
D.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 |
16.
下图为垃圾焚烧发电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垃圾焚烧发电的主要影响是
【小题2】该流程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小题1】垃圾焚烧发电的主要影响是
A.加剧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 B.解决了能源短缺状况 |
C.加重了交通运输压力 | D.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系统性原则 |
17.
2015年4月某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如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能有效减轻b地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


A.营建防风林体系、削弱近地面风力 | B.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增加地面湿度 |
C.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强植被覆盖 | D.建设硬化地面、抵抗风蚀扬尘 |
18.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曾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小题2】目前国家已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3】下列关于沼泽地开发的做法,正确的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粮食大量过剩 |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C.劳动力缺乏 |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
A.大规模开垦为商品粮基地 | B.提高地下水位改良沼泽地 |
C.沼泽地含水多,肥力低,不宜开发 | D.综合利用与保护沼泽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