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是滦河与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简述塞罕坝生态修复后带来的生态效益。井冈山(图a)地处湘赣边界,方圆数百千米,山间小盆地众多,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井冈山地区多次发生海陆变迁,岩性松软和坚硬的岩石分别演化成为“井”和“肉”,形成“井”字形地貌(图b)。“山岭高耸,森林茂密,峡谷深切,悬崖密布,长瀑联群”是其真实写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我军的革命摇篮。现在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推测井冈山特殊的“井”字形地貌的成因。
(2)说明红军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3)依据井冈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立足本地,从开源角度提出两项缓解新农村能源短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智利(图a)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白上世纪60年代起,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国,如今每年有多达130个品种、240万吨的鲜果出口到世界各地。这种数量巨大的鲜果销售和运输,在促进现代科技和物流业发展进步的同时,更离不开它们的保驾护航。
2016年,智利取代泰国成为我国最大的鲜果供应国,樱桃成为出口我国的最大单品,销售模式也经历了从批发市场分销到网络直采的转变。这种变化使原本应进入到批发市场的樱桃“分流”到了商场超市、电商平台及大型水果连锁店等客户终端。图b为2018-2019年智利樱桃出口我国销售模式统计图.

(1)分析智利取代泰国成为我国最大鲜果供应国的竞争优势。
(2)简述现代科技因素在智利鲜果拓展中国市场中的作用。
(3)筒析近年来智利鲜果业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分流”对批发商、智利出口商、订货终端三方都会产生影响,请你就其中一方简析“分流”对其生的影响。
我国现在老龄化日趋严重,但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老年人生活保障性条件也在逐年提高。“银发游”已成为目前旅游公司在旅游淡季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判断老年人出游偏爱的季节,并说出出游前和出游时应做好的准备工作。2.单选题- (共5题)
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主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入秋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A.风力 | B.光照 | C.地形 | D.日均温 |
A.西北坡变红较早,但持续时间更长 | B.东北坡颜色更加鲜艳 |
C.东南坡变红较早,但持续时间更长 |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
露天冷巷(图a)是指传统聚落中的高墙窄巷,广泛分布于我国岭南、皖南、江浙等地区,是当地人们适应高温环境的建筑智慧结晶。图b为浙江嘉兴西塘王家弄5月下旬实测气温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高墙窄巷”的设计原理是
A.利用高墙阻挡大风,获得保温效果 | B.利用高墙减少大风天气带来的破坏 |
C.利用窄巷较小的面积,减少热量散失 | D.利用最小面积获得最大通风降温效果 |
A.①房间温度;②冷巷温度;③院子温度 |
B.①冷巷温度;②房间温度;③院子温度 |
C.①院子温度;②冷巷温度;③房间温度 |
D.①房间温度;②院子温度;③冷巷温度 |
2018年我国气象灾害事件频发。与50年前相比,台风频率与影响范围明显增大。下图为2018年9月16日20时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受台风影响,此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降水较多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洋流异常 | B.大气环流异常 | C.海陆变迁 | D.全球变暖 |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江平原原始湿地众多,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这里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下图中N区域示意三江平原湿地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资源是
A.土地资源 | B.草场资源 | C.淡水资源 | D.生物资源 |
A.水分 | B.热量 | C.微生物 | D.地形 |
A.湿地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 B.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 |
C.湿地广阔,生态环境质量好 | D.湿地航运便利,运输能力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