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渤海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受损,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说明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并分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落,除自身因素外,还与东北腹地部分河流无出海口、黑龙江流域水运与海港不连接、腹地工农业产品对外运输成本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过长、水运条件差、辽河水源匮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目前西辽河已基本断流,地下水超采,漏斗区范围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东北地区北部水资源相对丰富,河流航运条件优越,但无水路与渤海相通,价格低廉的水运优势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修筑松花江—辽河北水南调工程,既能为南部输水,缓解水资源不足,又能沟通渤海与黑龙江的水运。下图示意松辽运河输水工程规划线。
(2)分析松辽运河受水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3)简述规划中的松辽运河调水线路实施的有利自然条件。
(4)指出松辽运河工程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气候温和,降水集中在冬春季,是全世界优质葡萄酒的最大产区,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因此也被称为世界葡萄酒中心。苏玳产区位于波尔多左岸,加龙河和它的支流锡龙河在此交汇,与加龙河流经阳光明媚的平原不同,锡龙河一直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苏玳产区的葡萄会在成熟时感染贵腐菌,菌丝透过果皮深入葡萄内部,葡萄内部的水分蒸发出去,使得糖分等物质都得以浓缩,孕育出了风格独特的贵腐葡萄酒。但是贵腐葡萄的产生需要一种独特的微型气候——早上阴冷多雾,以促进贵腐菌的生长和蔓延;下午干燥炎热,防止过度潮湿使葡萄腐烂变质。在每年秋季采收贵腐葡萄时,会耗费大量劳动力成本,需要多次逐粒逐串挑选,最终酿制成价格昂贵的苏玳贵腐葡萄酒。
(2)推断苏玳产区产生贵腐葡萄微型气候条件的成因。
(3)说明贵腐葡萄采收期劳动力成本高的原因。
民居属于居住建筑,是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创造并保留下来的,是当地文化、习俗和艺术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社会,民居因其生活气息备受游客青睐,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民居客栈。
分析民居客栈的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2.单选题- (共4题)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A.7~8时 | B.10~11时 | C.12~13时 | D.17~18时 |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 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
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 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 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 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
白令海是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重要海域,其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面与北太平洋被阿留申群岛隔开。下图为末次盛冰期的暖期(甲时期和乙时期)白令海北部陆坡和海洋环境模式图,甲时期白令海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粉砂和冰川碎屑)达到峰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
A.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优 | B.陆上径流量更小 |
C.海冰覆盖面积更大 | D.海水温度更高 |
A.初期海冰携带的侵蚀物入海 | B.陆上径流携带大量泥沙 |
C.初期陆架崩塌物质大量堆积 | D.海水上泛,海底泥沙上涌 |
A.促进浮冰移动 | B.减弱陆上径流 |
C.加快海冰融化 | D.增温增湿 |
被称为“泥巴艺术”的喀什土陶,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喀什的土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为著名,它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具备了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制作土陶要用河泥做原料,加水反复用力揉捏。河泥土质地细腻、黏性强,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土陶制作需要经过选料、过筛、和泥拌揉、坯体成形、彩绘、琢雕刻花、上釉、入窑烧制等数十道纯手工工序。下图示意喀什地理位置。
【小题1】喀什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主要得益于
①优质的原料 ②适宜的气候 ③精湛的技艺 ④平坦的地形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A.4~5月 | B.7~8月 | C.9~10月 | D.11~12月 |
结合国际常用人口密度分级标准和我国实情,将老年人口密度(D)划分为5个等级:高密度区,D>100人/km2;较高密度区,50人/km2<D<100人/km2;中密度区,25人/km2<D<50人/km2;较低密度区,1人/km2<D<25人/km2;低密度区,0<D<1人/km2。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空间格局变化示意图。
【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密度
A.高密度区保持不变 | B.中密度区增加较快 |
C.低密度区数量减少 | D.较高密度区增加慢 |
A.省区面积 | B.经济差异 | C.年龄结构 | D.人口总量 |
A.引导青壮年农民工向城市集聚 | B.鼓励老年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
C.完善老年人口养老体制、体系建设 | D.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