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这里地表冻土广布,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着成群的驯鹿,俄罗斯在这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
随着气候的变化,近年来该地区地表陆续冒出了数千个“地下气囊”。这些“地下气囊”在地表鼓起,好像一个个小山丘。有些“地下气囊”爆炸后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甲烷坑洞(见图乙)。
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数量较少,但其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图丙为冻土碳循环及甲烷形成过程示意图。

(1)简述格达半岛“地下气囊”的形成原因。
(2)气候专家认为冻土活化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
(3)说明格达半岛大量出现的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
(4)有人提议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提出反驳意见。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之南,旧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瓷业兴盛赐名景德镇。景德镇制瓷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到了唐朝,景德镇先民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景德镇青白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传入欧洲,深受上流社会喜爱,视为珍品。欧洲人以“昌南”( china)作为瓷器和中国的代称。元代忽必烈称帝前在景德镇设浮粱瓷局。自明洪武二年设御窑厂,大量招募民窑匠人到御窑厂生产瓷器,之后“官搭民烧”(御窑厂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多由民窑完成)成为宫廷御用瓷器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到了清代,“官搭民烧”演变为“尽搭民烧”(御窑厂只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则全由民窑完成)。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成为是世界的“瓷都”。清康熙、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达到最鼎盛,后逐渐衰徵。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陶瓷业全面实施机械化、标准化,陶瓷产量及销量大增。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性需求提高,景德镇瓷业开始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位置变迁示意图。

(1)描述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位置变迁的特点,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分析“官搭民烧”对景德锁制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试为景德镇重塑世界瓷都地位提出合理化建议。
乐清湾位于浙江省南部,三面环陆,是一个深入陆地的半封闭海湾。湾内水深港阔,岛屿错列,是典型的强海潮区,沿岸有清江、白溪等30余条大小溪流入注。乐清湾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贝类苗种基地。近30年乐清湾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海岸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左图为1990-2017年乐清湾海岸线长度统计图:下右图为乐清湾位置示意图。

分析乐清湾自然海岸线变化的人为原因,并说明海岸线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全岛气候宜人,具有迷人的热带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全岛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图示意海南岛主要旅游景区分布及旅游重心演变轨迹。下表反映海口、三亚接待游客数量变化。


指出海南岛游客重心、国际游客重心、游客消费重心的空间位置及位置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4题)
石河是一种特定的冰缘地貌,在高山高原环境下由寒冻风化产生的岩块、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凹槽或沟谷中,沿沟槽徐徐向下移动,形成石河地貌景观。在湿润气馁环境下,石河发育更为显著,流速较快。下图为“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和天山某石河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天山石河景观最可能分布在
A.500米以下 | B.1500-2000米 |
C.2500-3000米 | D.3500-4000米 |
A.风力侵蚀 | B.冻融堆积 |
C.流水堆积 | D.冰川运动 |
A.南坡沟谷 | B.北坡沟谷 |
C.南坡高地 | D.北坡高地 |
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推断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
A.自东向西 | B.自西向东 |
C.自北向南 | D.自南向北 |
A.湖面摩擦力小 |
B.空气对流加强 |
C.水汽得到补充 |
D.湖面温度较低 |
①户外行人要注意防暴雨、大风
②电子设备等应注意雷击
③湖上船只需提前回港避风
④周边聚落应防御滑坡、泥石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井渠结合”灌溉主要是为了
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 B.降低地下水位 |
C.弥补河水水源不足 | D.治理土壤盐渍化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灌溉增产
②淋盐排盐
③补充地下水
④储水保墒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