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2814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2

1.综合题(共4题)

1.
图1为“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曲线空间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的空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夏季午后气温总体分布特点是_________,这对城市降水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图2中表示城市中心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甲风向的成因是_________。
(3)图2中abc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处,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处。
(4)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一学生提出该市可在郊区A处增加生态林面积,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_________(合理或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__。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

材料二 图1为“2017年我国城市化省区差异图”,图2为“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图3为“城市建设前与城市建设后水资源状况示意图”。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_________,目前江苏省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_阶段。
(2)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总体比东部_________(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图19中,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双选)
A.大气降水显著增加B.蒸发量减弱
C.地下径流增加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
(4)若城市化前后的降水量相同,地表径流量在城市化后_________(大于或小于)城市化前。这种变化对城市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_,缓解该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是_________,乙功能区是_________,城市空间结构为_________模式。
(2)图中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已经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图1为辽中南工业基地示意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成为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带。图2为日本主要工业带分布图。


(1)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以 _______为主,对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
(3)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最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其不足之处是_______。
(4)辽中南工业基地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均是工业集聚形成的,试分析工业集聚的主要意义。_______, _______。

2.单选题(共15题)

5.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2018年度,1月、2月和12月宿迁市区PM2.5含量高,雾霾较为严重。下图为“雾与霾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宿迁1月、2月和12月雾霾较为严重的原因是
A.这三个月降雨、降雪多
B.这三个月降水少,大气中微粒含量多
C.气温低,大风天气多
D.居民使用天然气增多,排放CO2
【小题2】为了减少雾霾天气,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集中供热取暖,减少大气中PM2.5含量   
②推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煤炭使用量
④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每年5月上中旬是宿迁杨树产生杨絮的集中期,给宿迁带来了很大影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一天中杨絮最易飘起的时间是
A.子夜B.清晨C.午后D.傍晚
【小题2】杨絮飘飞给宿迁带来的影响有
①诱发呼吸道疾病  
②带来火灾隐患 
③影响出行安全    
④增加旅游吸引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②表示
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大洋部分较厚
B.软流层位于图中②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图中①、②两层均由岩石组成,合起来称为岩石圈
D.图中③、④两部分无横波通过,是因为③、④均为液态
8.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有专家指出,上海少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小题2】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原因是
①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②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③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
④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

   在距离地球约20.4光年处,有一颗编号为格利泽581的红矮星。天文学家曾经跟踪这颗红矮星11年,检测到该星球共有6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编号为581 b~581 g。其中581g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表面由岩石组成,拥有类似地球的大气层和重心引力,而在这颗星的日夜交界处,科学家推测可能拥有近似地球的温度。科学家曾“百分之百”地断定该星球适宜生命体存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行星581g位于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地月系
D.总星系
【小题2】科学家断定581g适宜生命体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该星球
A.距离太阳较近
B.表面由岩石组成
C.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
D.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等
10.
随着农业科技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面积迅速扩大,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成为市民冬季餐桌上的家常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我国北方城郊温室大棚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源
C.政策D.市场
【小题2】图中,温室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是
A.增强了进入棚内的太阳辐射
B.减弱了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
C.阻碍了棚内地面辐射热量的散失
D.增强了棚外的大气逆辐射
11.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小题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表起伏大,则坡面水流慢B.植被覆盖密,则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则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则坡面下渗多
12.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④
C.②⑤D.③⑥
【小题2】形成景观③中千沟万壑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
13.

   进入2019年以来,秘鲁多次发生地震,连续多发的地震给人民带来很大的危害。下图为秘鲁今年发生的四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秘鲁地震多发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
B.图中四次地震震中均在陆地上
C.一般来说,地震震级越高,危害越大
D.监测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
【小题2】地震发生时,合理的避灾方法是
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
C.迅速跳楼逃生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
14.
下表为“陕西省西安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表(1982~2000年)”,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
A.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B.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
C.市中心区人口减少D.外圈人口密度增加速度最快
【小题2】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
A.市中心区和外圈B.市中心区和内圈
C.中圈和外圈D.内圈和中圈
15.
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下图为“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
A.江西
B.广东
C.福建
D.云南
【小题2】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
B.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C.矿产资源开发带动人口迁移
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
16.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小题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17.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布局,实现了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图中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同学们各抒己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意见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小题2】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保证是
A.加强区域能源工业发展
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D.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8.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我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各种农业生产各具特色值得相互借鉴。图为“我国两种典型的农业生产景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乙农业生产可向甲农业生产借鉴
A.提高机械化水平B.增加商品率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扩大生产规模
【小题2】与乙农业地域类型一致的是
A.美国中央大平原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欧洲西部地区的乳畜业D.宿迁市区周边的观光农业
19.

   南宁到贵阳高铁是“一带一路”陆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路线穿过黔桂高原过渡带及桂西岩溶峰丛洼地、峰林平原区,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岩溶不良地质特别突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贵南高铁建设的最主要因素为
A.地形因素B.经济因素
C.人口因素D.科技因素
【小题2】贵南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使两省市
A.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B.矿产资源加速外运
C.就业困难得到解决
D.缩短货物运输距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