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表)
(1)上图为石漠化、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的统计图。根据右图图中坐标和文字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分别是:① ;② ;③ 。(2)根据材料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及主要分布地区。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流入中国南海。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0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估计为3700万千瓦,当前已开发的水能不足1%。下图为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示意图。

(1)评价湄公河流域开发水能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湄公河流域水能开发较低的原因。
(3)推测金边以上河段修建水电站、大坝对湄公河三角洲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8题)
①历史上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 ②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
③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
④国家政局动荡,部族冲突不断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③ |

【小题1】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 B.土壤 | C.纬度位置 | D.海陆位置 |
A.刚果河流域面积大,经过的气候类型复杂 |
B.刚果河水量大且稳定,以湖泊补给为主 |
C.两河流水的补给,都与赤道低气压带有关 |
D.两河流的汛期都在6——9月份 |
亚洲东部强大的冬季风,挟带中亚和蒙古高原一带的大量沙尘,遇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上图中M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是( )
A.850米 | B.725米 | C.140米 | D.175米 |
A.甲: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 B.乙:平整上地,增加下渗 |
C.丙:开垦梯田,推广滴灌 | D.丁:建坝蓄水,调节气候 |
罗布泊(Lop Nor)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其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随着环境的变化,现已干涸。下图是罗布泊不同历史时期湖岸线和河流入湖口三角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期间,罗布泊( )
A.水面蒸发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
B.湖水盐度呈上升趋势 |
C.湖面经历缩小-扩大-缩小过程 |
D.河水直接来源于大气降水 |
A.罗布泊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
B.早期湖水深度西深东浅 |
C.湖底海拔不断下降 |
D.流域主体位于热带沙漠 |
①气候变暖 ②湖水受到污染 ③楼兰古国的消失 ④河流筑坝蓄水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农业中多采用滴灌微灌技术
③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水产业规模④提升城市等级,形成规模效应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只见水田沟渠纵横,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如下图)。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长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村落所处地形为( )
A.山地 | B.冲积扇 |
C.三角洲 | D.高原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热带草原带 |
C.热带雨林 | D.热带雨林带 |
A.地形 | B.河流 |
C.植被 | D.道路 |
山东省济宁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2010年10月13日,该市在煤矿塌陷地上建起的亚洲最大的30兆瓦太阳能实验电站正式并网发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与煤炭比较,太阳能发电的优点是( )
A.投资少,发电成本低 | B.清洁可再生,无枯竭危险 |
C.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
①经济发达,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位 ②土地、资金与技术条件的保障
③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④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⑤推动塌陷地的综合开发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小题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冲刷变薄 | B.气候干旱 | C.生物活动微弱 | D.秸秆还田 |
A.小麦 | B.玉米 | C.高粱 | D.水稻 |
A.种植业为主 | B.畜牧业为主 |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 D.淡水养殖业为主 |
A.维护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 B.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 |
C.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 D.是全球宝贵的生物基因库 |

【小题1】图中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反映该地的( )
A.降水多少 | B.气温高低 | C.地形特征 | D.含沙量大小 |
①发电 ② 航运 ③防洪 ④防沙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步骤(时间) | 系统名称 | 服务范围 |
1994年 | 北斗一号系统 | 5°N~55°N,70°E~140°E |
2012年 | 北斗二号系统 | 55°S~55°N,55°E~180° |
2020年 | 北斗全球系统 | 全球 |
【小题1】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 ②应急搜救 ③水文监测 ④海产品加工 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①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信息 ②为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 ③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高度信息 ④为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航行速度信息 ⑤为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人口锐减 B. 资源耗竭 C. 产业升级 D. 生态恶化
【小题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优化交通布局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
【小题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
A. 甘肃玉门 B. 福建厦门 C. 辽宁鞍山 D. 湖北武汉

【小题1】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A.淡水资源 | B.渔业资源 | C.煤炭、铁矿 | D.石油、天然气 |
A.水体富营养化 | B.水体放射性污染 |
C.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 D.外来物种入侵 |
A.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
B.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
C.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
D.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
D.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

【小题1】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
①华北地区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
②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③西南基地能源生产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④蒙东基地能源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小题1】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 B.增加土壤肥力 |
C.平整土地 | D.排水 |
A.天然林 | B.水源林 | C.湿地 | D.草地 |
A.光照充足 | B.土壤肥沃 | C.降水丰沛 | D.物种丰富 |
A.地势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 B.土壤肥沃 |
C.降水丰沛 |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小题1】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 B.大气降雨 |
C.地下水 | D.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 |
A.涵养水源 | B.净化空气 |
C.调节气候 | D.防风固沙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