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
(2)简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
(3)简述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镶嵌的狭小地带,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栖息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薪柴的需求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加之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
(2)简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
(3)简述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埃塞俄比亚周边沙漠广布,但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的美誉。邻国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这是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电气化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下图为埃塞俄比亚位置图。

(1)据图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埃塞俄比亚具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美誉的原因。
(3)亚吉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但最终将时速调整为120千米,分析调整的原因。
(4)有专家认为,吉布提将成为非洲的“新加坡”,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阐述理由。
埃塞俄比亚周边沙漠广布,但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的美誉。邻国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这是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电气化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下图为埃塞俄比亚位置图。

(1)据图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埃塞俄比亚具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美誉的原因。
(3)亚吉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但最终将时速调整为120千米,分析调整的原因。
(4)有专家认为,吉布提将成为非洲的“新加坡”,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阐述理由。
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评价陕西省汉中天坑群景区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
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是在地下河强烈溶蚀和侵蚀作用下,石灰岩不断溶蚀,导致岩层崩塌,并贯通地表形成。2016年,我国地质专家在汉中南部发现在数量上居世界前列的天坑群。汉中天坑群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的禅家岩镇、小南海镇、骆家坝镇、三元镇四个区域,处于我国目前发现的天坑岩溶地貌的最北界,天坑群原始程度高、生态保护好,类型齐全,具“稀、奇、峻、雄、险、秀”的风景特色。图示意汉中天坑群分布地区。

评价陕西省汉中天坑群景区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
2.单选题- (共3题)
4.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所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小题2】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小题3】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埃尔埃希多不可行的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
A.提高土壤肥力 | B.对土壤进行消毒 | C.提高土壤含水量 | D.提高土壤含氧量 |
A.海水淡化 | B.发展节水农业 |
C.修建积雨池收集雨水 | D.利用高山冰川融水 |
5.
【小题1】将釆煤沉陷区发展成为水面漂浮光伏,当地可 ( )
【小题2】近年来我国使用独立运行光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原因是光伏发电 ( )
【小题3】推断水面漂浮光伏对采煤沉陷区局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
光伏是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目前,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在水面上)项目落户安徽淮南市,该项目把当地采煤废弃的沉陷区变成了绿色能源基地,年发电量可达1.5亿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将釆煤沉陷区发展成为水面漂浮光伏,当地可 ( )
A.节约土地资源 |
B.减少煤炭开采量 |
C.降低发电成本 |
D.促进水循环利用 |
A.电费贵 | B.不稳定 |
C.占地广 | D.维护难 |
A.藻类加速繁殖 | B.水面蒸发量减少 |
C.湖水盐度减小 | D.沉陷区面积扩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