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图中A、B、C、D四地中________地是该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________(市场、交通)最优;B地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的原则是________最优;
(2)图中C、D两处分别设置了自来水厂和钢铁厂,请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C地:________;D地:________。
(3)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________(铁路线、过境干道),理由是________;
(4)影响该城市形态延伸方向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
(5)为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问题,请至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①________②________ 。
材料一 2013年8月11日,石家庄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五大产业园区”和“四个新市镇”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试行)》。《意见》明确,按照主城区标准,推进新市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市镇聚集;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村民可自愿转城镇户口等。
材料二 下图为石家庄周边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2)说出促进石家庄城市等级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3)石家庄加快城镇化建设,四县城大跨步对接石家庄主城区,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图中阴影所示阿根廷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业。
(2)阿根廷和美国的畜牧业牧 占重要地位,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养 业为主。
(3)该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 :
(4)为进一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人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道路,据公路建设一般原则判断:公路一是______,公路二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
(2)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公路,现有3个方案,你认为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
(3)你认为要完善该地区公路网,在________之间应建设一条公路。
(4)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建设_________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
2.单选题- (共21题)
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实行清洁生产,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 | 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 |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 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 |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 |
A.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 B.高质高能,技术先进 |
C.减少废料 | D.省时省力,净化环境 |
我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于2016年11月2日从上海乘坐“雪龙”号起航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先后在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和南极海域进行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就选在罗斯海的难言岛(163°46′E,74°54′S)。我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已于2017年4月11日返回上海。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难言岛
A. 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B. 全年极昼天数较中山站多
C. 天文观测条件较昆仑站优越 D. 与泰山站的直线距离约5000km
【小题2】在南极海域考察时,“雪龙”号科考船上的国旗始终飘向
A. 东北方 B. 西南方 C. 东南方 D. 西北方
【小题3】受全球变暖影响,南极大陆
A. 年降水量增加 B. 臭氧层空洞缩小
C. 企鹅数量明显增加 D. 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西安某大学一名学生在手机中下载安装了软件“墨迹天气”。2014年12月22日该软件显示信息: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4℃;风力:4-5级;日出时间:7:46。
据此信息和已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日出方位是( )
A.26.5゜ 东南 | B.50゜ 东北 |
C.66.5゜ 东北 | D.73.5゜ 东南 |
A.暖温带半湿润区 | B.暖温带湿润区 |
C.寒温带湿润区 | D.寒温带半湿润区 |
A.![]() | B.![]() |
C.![]() | D.![]() |

【小题1】图中所示海区位于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东半球 | D.西半球 |
A.①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 B.②洋流为赤道暖流 |
C.③洋流所在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 D.④洋流的形成与东北信风有关 |

【小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 | B.地下水 | C.冰川融水 | D.积雪融水 |
A.1~2月 | B.3~4月 |
C.6~7月 | D.11~12月 |
A.a变大 | B.b变稳定 |
C.a在丰水期变小 | D.b在枯水期变大 |
遂宁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3年试点期内,我市朝着“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开展城市建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 增加地表径流 B. 调节水汽输送
C. 增加大气降水 D. 增加地表水下渗
【小题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A. 增加城市降水能力 B. 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C. 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D. 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亚寒带针叶林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根椐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 B.数值增大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

【小题1】关于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美国城市化进程1970年后停滞 |
B.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水平最高 |
C.中国2000年后出现逆城市化 |
D.美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高 |
A.气候 | B.经济 |
C.交通 | D.资源 |
A.经济因素 | B.自然环境因素 | C.文化教育因素 | D.政治因素 |
2013年11月,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示为我国2003-201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3-2012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是
A.出生率大幅上升 |
B.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
C.死亡率持续下降 |
D.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
A.人口迁移数量减少 |
B.老年人口比例下降 |
C.人口进入高增长阶段 |
D.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

【小题1】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差异造成的 |
B.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
C.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
D.城乡差别大造成的 |
A.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
B.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
C.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
① 社会抚养成本较高
②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③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④ 处于旺盛生育年龄的女性人口比重较低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目前,南京常住人口正以每年10万的速度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南京市总人口数将超过900万,并有可能突破1000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南京市人口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
A.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
C.进入新的一轮生育高峰 期 | D.外地人口迁入 |
①人均收入大幅下降
②社会医疗保障难度加大
③郊区城市化发展缓慢
④就业困难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小题1】关于A、B、C、D四地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地租最低 | B.B地地租最高 |
C.C地适合建高级住宅 | D.D地适合建高级住宅 |
①河流上游,水质好
②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影响小
③交通便利
④靠近文教区,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小题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 | B.15.1亿或16.6亿 |
C.8亿~9亿 | D.14亿~15亿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B.地区开放程度 |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
D.国家人口政策 |
A.降水丰富区面积广 | B.地形复杂多样 |
C.气温适宜区面积广 | D.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