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2788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7

1.判断题(共9题)

1.
东北地区是全国木材蓄积量最多的地区,应大力加强采伐。 (_____)
2.
长江流域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_______)
3.
长江中游洪涝灾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加固堤坝。
4.
鲁尔区依靠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一度发展成为德国的“工业心脏”。(  )
5.
区域划分必须按照自然要素的特征来划分。   (_______)
6.
人为原因是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
7.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8.
流域的综合开发是指流域内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
9.
区域发展到成长阶段面临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_______)

2.综合题(共4题)

10.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 。
(2) B区北部以_______为界,东部以青藏高原东缘(大致3000米等高线)为界;A区与C区大致以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B区与A、C两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_______阶梯分界线吻合。A区的气候类型以_______为主。
11.
读“黄土高原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黄土高原表面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主要是由_______作用造成的,这对黄河下游的_______(河床形态)形成影响很大。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根源性问题是_______。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0~2005年苏州和淮安两市粮食产量变化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和2000年~2010年人口迁入地区差异示意图”。

(1)与淮安相比,苏州2000~2005年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原因。
(2)与苏北相比,苏南人口迁移的特点是________;苏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分析,苏南与苏北应如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13.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是_______。
(2)该地区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种植地区向北扩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是_______。
(3)甲处是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其环境功能有_______,_______,主要保护措施是_______。

3.单选题(共18题)

14.
今天人们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构成了当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把沼泽地作为旅游资源大力开发
15.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图”及“不同区域农业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图示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B.土壤C.气候D.市场
【小题2】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
A.Ⅰ—“高”和“寒”B.Ⅱ—伏旱
C.Ⅲ—高温多雨D.Ⅰ—炎热干燥
16.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B.光照强
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17.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18.
读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流水的堆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D.地壳垂直运动
【小题2】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
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
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
19.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商品粮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 水热资源充足 B. 人均耕地广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发达
【小题2】图中各商品粮基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洞庭湖平原水土流失 B. 鄱阳湖平原森林锐减
C. 松嫩平原气候变暖 D. 三江平原湿地萎缩
20.
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现逐次递进的关系
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1.
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C.共同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D.阶段性原则-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2.
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B.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C.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23.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作为一个成熟区域,其发展同世界其他传统工业区一样都经历了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料丰富
B.河运便利
C.水源充足
D.环境优美,属“阳光地带”
【小题2】下列不属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复兴措施的是 (   )
A.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关闭传统工业部门D.发展第三产业
【小题3】美国五大湖区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发展的  (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24.

   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水河 (   )
①水量大    
②多宽谷 
③地势落差大 
④有结冰期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小题2】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 (   )
A.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
B.海拔更高
C.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
D.距离主要市场更近
【小题3】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 (   )
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
B.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C.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
D.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25.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及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说法正确的是
A.两线均从长江干流直接调水B.东线调水自济宁以北可以自流
C.东线调水水质更好D.中线可基本实现自流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26.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及能源输送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能源输送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能源输送线路为西电东送线路
B.能源输送的方式为铁路运输
C.联系了三大经济地带,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部经济地带的能源问题
【小题2】东部地区环境问题中因能源输送可以明显改善的是 (   )
A.水体污染B.地面沉降
C.水土流失D.煤烟污染
27.
图中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是  ( )
A.煤炭B.石油C.水D.天然气
28.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
A.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B.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经济密集,水资源紧张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西线工程线路最长
29.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什么特征 ( )
①整体性特征    ②差异性特征    ③开放性特征    ④综合性特征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0.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跟踪产品流向   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基本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9道)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