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9题)
2.综合题- (共4题)
10.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2) B区北部以_______为界,东部以青藏高原东缘(大致3000米等高线)为界;A区与C区大致以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B区与A、C两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_______阶梯分界线吻合。A区的气候类型以_______为主。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 | B._______ 。 |
(3)B区与A、C两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_______阶梯分界线吻合。A区的气候类型以_______为主。
11.
读“黄土高原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黄土高原表面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主要是由_______作用造成的,这对黄河下游的_______(河床形态)形成影响很大。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根源性问题是_______。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

(1)黄土高原表面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主要是由_______作用造成的,这对黄河下游的_______(河床形态)形成影响很大。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根源性问题是_______。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0~2005年苏州和淮安两市粮食产量变化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和2000年~2010年人口迁入地区差异示意图”。

(1)与淮安相比,苏州2000~2005年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原因。
(2)与苏北相比,苏南人口迁移的特点是________;苏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分析,苏南与苏北应如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材料一:下图为“2000~2005年苏州和淮安两市粮食产量变化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和2000年~2010年人口迁入地区差异示意图”。

(1)与淮安相比,苏州2000~2005年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原因。
(2)与苏北相比,苏南人口迁移的特点是________;苏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分析,苏南与苏北应如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13.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是_______。
(2)该地区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种植地区向北扩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是_______。
(3)甲处是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其环境功能有_______,_______,主要保护措施是_______。

(1)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是_______。
(2)该地区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种植地区向北扩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是_______。
(3)甲处是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其环境功能有_______,_______,主要保护措施是_______。
3.单选题- (共18题)
14.
今天人们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构成了当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C.退耕还湿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D.把沼泽地作为旅游资源大力开发 |
15.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图”及“不同区域农业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图示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小题2】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

【小题1】造成图示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 | B.土壤 | C.气候 | D.市场 |
A.Ⅰ—“高”和“寒” | B.Ⅱ—伏旱 |
C.Ⅲ—高温多雨 | D.Ⅰ—炎热干燥 |
18.
读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小题2】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

【小题1】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流水的堆积作用 | B.风力的侵蚀作用 |
C.流水的侵蚀作用 | D.地壳垂直运动 |
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
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
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 |
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 |
19.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商品粮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 水热资源充足 B. 人均耕地广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发达
【小题2】图中各商品粮基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洞庭湖平原水土流失 B. 鄱阳湖平原森林锐减
C. 松嫩平原气候变暖 D. 三江平原湿地萎缩

【小题1】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商品粮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 水热资源充足 B. 人均耕地广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发达
【小题2】图中各商品粮基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洞庭湖平原水土流失 B. 鄱阳湖平原森林锐减
C. 松嫩平原气候变暖 D. 三江平原湿地萎缩
20.
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现逐次递进的关系 |
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
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 |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
21.
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
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
C.共同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
D.阶段性原则-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
23.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2】下列不属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复兴措施的是 ( )
【小题3】美国五大湖区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发展的 ( )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作为一个成熟区域,其发展同世界其他传统工业区一样都经历了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料丰富 |
B.河运便利 |
C.水源充足 |
D.环境优美,属“阳光地带” |
A.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C.关闭传统工业部门 | D.发展第三产业 |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转型阶段 | D.再生阶段 |
24.

【小题1】红水河 ( )
①水量大
②多宽谷
③地势落差大
④有结冰期
【小题2】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 ( )
【小题3】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 ( )
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水河 ( )
①水量大
②多宽谷
③地势落差大
④有结冰期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A.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 |
B.海拔更高 |
C.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 |
D.距离主要市场更近 |
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 |
B.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
C.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 |
D.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
25.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及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小题1】有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说法正确的是
A.两线均从长江干流直接调水 | B.东线调水自济宁以北可以自流 |
C.东线调水水质更好 | D.中线可基本实现自流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
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 |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
26.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及能源输送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能源输送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2】东部地区环境问题中因能源输送可以明显改善的是 ( )

【小题1】关于图中能源输送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能源输送线路为西电东送线路 |
B.能源输送的方式为铁路运输 |
C.联系了三大经济地带,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
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部经济地带的能源问题 |
A.水体污染 | B.地面沉降 |
C.水土流失 | D.煤烟污染 |
28.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
A.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
B.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经济密集,水资源紧张 |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
D.三条路线中,西线工程线路最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9道)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