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9题)
2015年1月澳大利亚南澳洲发生30年来最严重森林火灾,南澳州这场林火主要发生在在阿德莱德地区,造成几万亩的森林被烧,几百栋民宅被毁。

(1)简析阿德莱德该季节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原因。
(2)指出森林火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下图为“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试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及其影响。
2014年12月19日,美国东北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暴风雪和气温骤降导致至少十几人死亡,五大湖一带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一天降雪近1.8米。由于积雪太厚,仅仅20日夜间就有30多座房屋屋顶垮塌。下面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1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此次暴风雪后的景观图。

(1)描述图中积雪厚度达到80英寸以上地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此次暴风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路径上不同地区的灾害类型有较大的差异。下图为中央电视台某日发布的台风路径图。

据图文资料分析说明台风登陆A、B两地区时所引发的自然灾害类型。

(1)说出引起飓风桑迪破坏力的主要因素。
(2)分析图示降雪区域暴雪天气的形成原因。
(3)简述美国东北部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1)结合甲图,请分析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
(2)请结合乙图《泥石流形成示意图》判断Ⅳ表示: ;并说明Ⅰ形成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3)请简述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指出导致“马刀树”形成的灾害类型以及该灾害产生的可能原因。
2015年1月4日,贵州省遵赤高速习水发生塌方地质灾害,规模约10万立方米,塌方造成交通双向中断(如图所示)。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简述贵州省塌方灾害多发的原因。
(2)为减少塌方灾害的发生,简述贵州省今后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2013年入冬以来,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反常的低温现象,多地气温创1969年以来日间最高气温新低,致使100多人丧生。此外低温天气还形成了稠密的冷雾,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仍在不断持续加大。
(1)低温天气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2)分析低温天气给印度造成影响程度较大的原因。
2.单选题- (共36题)

注:酸雨频率为PH值小于5.6的降水次数与当年降水PH值观测总次数的比值。
【小题1】我国酸雨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A.沿海高于内陆 |
B.山区高于平原 |
C.南方高于北方 |
D.西北高于东北 |
A.酸性气体含量高,降水量大。 |
B.酸性气体含量高,降水量小。 |
C.酸性气体含量低,降水量大。 |
D.酸性气体含量低,降水量小。 |
A.经济水平 |
B.产业结构 |
C.降水多少 |
D.地形起伏 |
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的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依次为( )
A.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
B.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
C.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
D.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

【小题1】c、h、g水土保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区域植被特征 |
B.区域地形特征 |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D.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
A.a——过度放牧 |
B.b—一迁移农业 |
C.e—一过度采水 |
D.f——滥伐森林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江苏 | B.北京 | C.山西 | D.海南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小题1】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
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水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2016年1月香港近海频现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导致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A.农药汇入 | B.近海养殖 |
C.近海捕捞 | D.石油泄漏 |
①冬季气温降低 ②入海径流减少 ③近海降水减少 ④沿岸洋流减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小题1】与冷冻灾害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A.寒潮南下受地形阻挡,冷空气堆积 |
B.海洋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难以进入 |
C.靠近沿海,受海洋水体影响大 |
D.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
A.H早于F |
B.F早于H |
C.基本相同 |
D.无法确定 |

【小题1】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25日5时39分 |
B.24日18时21分 |
C.25日20时21分 |
D.24日16时39分 |

关于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距震中越远,a、b传播速度越快 |
B.距震中越近,逃生的准备时间越少 |
C.本次地震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 |
D.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a波比b波早了约2分钟 |
2015年第1号台风“米克拉”于14日下午在菲律宾东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这已是连续三年1月即生成1号台读台风路径图回答下列问题。
A.北偏西方向 强度增强 |
B.北偏西方向 强度减弱 |
C.南偏东方向 强度增强 |
D.南偏东方向 强度减弱 |
A.西南风 特大暴雨 |
B.西北风 海啸 |
C.东北风 刮风 |
D.东南风 风暴潮 |
自2014年10月12日以来的几天,尼泊尔受来自印度东海岸的飓风“哈德哈德”影响,天气恶劣,国内大部分地区迎来强降雨,一些高海拔地区遭暴风雪袭击,其中位于尼泊尔中部的安纳普尔纳山脉普降暴雪,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两个地区遭受雪崩袭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尼泊尔这次恶劣天气的天气系统和发生这次雪崩的最直接诱因分别是( )A.反气旋 山坡积雪太厚 |
B.气旋 暴风雪 |
C.冷锋 暴风雪 |
D.暖锋 强降雨 |
①用站立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 ②紧拽包裹、雪橇、手杖、工具箱或者其他累赘
③覆盖住口、鼻部分以避免把雪吞下 ④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
⑤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
⑥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下挖掘
⑦要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才大声呼救
A.①②⑤⑦ |
B.②③④⑥ |
C.③④⑤⑥ |
D.③④⑤⑦ |
下图是2013年11月11日20时至11月12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桂东 |
B.粤西 |
C.琼东 |
D.湘南 |
A.强降水天气 |
B.大风天气 |
C.干旱少雨天气 |
D.低温天气 |
A.苏力登陆时,漳港盛行强劲的东北风 |
B.在南海上作业的船舶需回港避风 |
C.漳港地区发生地震、泥石流 |
D.漳港地区的甘蔗和水产业损失惨重 |

【小题1】有关“天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台风中心位于汕尾与惠州的交界处 |
B.受本次台风影响最大的是汕尾市 |
C.深圳、东莞不受本次台风的影响 |
D.台风运行方向大致由东南向西北 |
①洪涝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财产损失 ④缓解旱情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小题1】大雪天气对图示地区的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
A.河流结冰,出现断流现象 |
B.道路冰冻,影响返乡高潮 |
C.积雪量多,缓解农业春旱 |
D.出行受阻,降低旅游收入 |
A.沙漠化 |
B.人口压力大 |
C.盐碱化 |
D.水土流失 |
A.强热带气旋登陆 |
B.地震带来海啸 |
C.强冷空气入侵 |
D.海平面上升 |

河西走廊和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单位%)
A.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 |
B.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是因为开发技术水平高 |
C.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主要是开发河流水 |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效率 |
A.大规模围湖造田 |
B.流域面积缩小 |
C.流域内用水量大 |
D.全球气候变暖 |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图2表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B.调节水量
C.增加长江入河水量
D.调节气候【小题2】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鄱阳湖湖区生态建设的是( )
A.继续加大围湖造田的力度,增加耕地面积
B.在湖区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
C.在金沙江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
D.在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禁止工业发展

下列对该湖泊TSS 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 |

【小题1】原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A.10年 | B.20年 |
C.50年 | D.70年 |
①河道疏浚 ②退耕还牧 ③城市化 ④林地转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色林错流域水量补给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 |
B.色林错流域的水循环不断影响当地地表形态 |
C.色林错流域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
D.色林错对于A河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
A.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近期色林错湖水量减少 |
B.由于湖区蒸发较弱,色林错形成成水湖 |
C.色林错流域内湖泊众多,水量丰富 |
D.色林错湖区生态环境脆弱 |
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 (水深不小于1 000 m) 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板块碰撞 |
B.板块张裂 |
C.岩浆活动 |
D.变质作用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小题1】有关云南地震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
B.大陆板块相互张裂 |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 |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张裂 |
A.震源较浅 |
B.震级较小 |
C.人口稀少 |
D.建筑质量好 |

【小题1】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 )
A.49毫米 |
B.99毫米 |
C.149毫米 |
D.199毫米 |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 |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
C.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
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 |
①沙尘的洲际运动携带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和物质基础
②海洋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
③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可以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大大降低酸雨的酸性
④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形成新的陆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①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②沟谷低洼地区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③依托多山、近海优势,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④缓坡土层深厚区发展果园和林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小题1】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
A.滑坡、降水量、崩塌 | B.崩塌、滑坡、降水量 |
C.降水量、滑坡、崩塌 | D.降水量、崩塌、滑坡 |
A.图中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 |
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
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
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 |

A.①地震 ②地壳活跃 ③多暴雨 ④滑坡 ⑤植被破坏 ⑥岩石破碎 |
B.①地壳活跃 ②岩石破碎 ③地震 ④多暴雨 ⑤植被破坏 ⑥滑坡 |
C.①地壳活跃 ②多暴雨 ③地震 ④岩石破碎 ⑤滑坡 ⑥植被破坏 |
D.①地震 ②地壳活跃 ③多暴雨 ④滑坡 ⑤岩石破碎 ⑥植被破坏 |
3.多选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9道)
单选题:(36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