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图是“局部海域大洋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a、b、c、d洋流构成了 (中低纬或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2)a、c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 c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 作用。
(3)若某油轮在甲处海域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原油可能随洋流向 (方向)扩散。请简述洋流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 。
(4)若此图海域为太平洋,a洋流名称是 ,c洋流名称是 ;若此图海域为大西洋,a洋流名称是 ,c洋流名称是 ;

(1)图示a、b、c、d洋流构成了 (中低纬或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2)a、c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 c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 作用。
(3)若某油轮在甲处海域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原油可能随洋流向 (方向)扩散。请简述洋流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 。
(4)若此图海域为太平洋,a洋流名称是 ,c洋流名称是 ;若此图海域为大西洋,a洋流名称是 ,c洋流名称是 ;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甲地为________(风带名称),请在图中相应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_带。
(5)D是____________气候,E是____________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种自然带是“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的 (数字代号)和________(数字代号)带。
(6)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从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甲地为________(风带名称),请在图中相应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_带。
(5)D是____________气候,E是____________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种自然带是“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的 (数字代号)和________(数字代号)带。
(6)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从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3.
下图是某地交通规划图。在规划中要确定一条公路干线。已知客货流收发点是火车站、县城和乡镇。一般来说,干线的走向要根据主要经济点的分布而定。这条干线的主要任务是联络火车站A和县城B,以及乡镇C、D。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下面三种方案的利弊,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方案1:A-B 方案2:A-C-D-B
方案3:A-B,C-E,D-F
最佳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
(2)在A、B、C、D、E、F六个聚落中,随着新干线公路的建成,交通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是________,最有发展潜力的聚落是________。

(1)分析下面三种方案的利弊,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方案1:A-B 方案2:A-C-D-B
方案3:A-B,C-E,D-F
最佳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
(2)在A、B、C、D、E、F六个聚落中,随着新干线公路的建成,交通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是________,最有发展潜力的聚落是________。
2.单选题- (共18题)
4.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
【小题2】针对这种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是 ( )。

【小题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植树造林 | B.开垦梯田 |
C.加快城市建设 | D.减少降水 |
6.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小题2】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小题1】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
A.丁处 | B.丙处 | C.乙处 | D.甲处 |
9.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小题2】图中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中没有画出( )

【小题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 B.b增加 |
C.c减少 | D.d减少 |
A.植物蒸腾 | B.降水 |
C.蒸发 | D.水汽输送 |
14.
2016年11月29日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如图为“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流经①②③海域的洋流类型依次是( )


A.暖流、寒流、寒流 | B.暖流、寒流、暖流 | C.暖流、暖流、寒流 | D.寒流、暖流、暖流 |
15.
读“全球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源于( )
【小题2】当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则下列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将增多的是( )
【小题3】南水北调输水工程主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

【小题1】图示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源于( )
A.地球重力能 | B.地球内能释放 |
C.太阳辐射能 | D.风能 |
A.① | B.② | C.④ | D.⑥ |
A.③ | B.④ | C.⑤ | D.⑥ |
18.
【小题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小题2】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 B.开放性 |
C.整体性 | D.差异性 |
A.甲——水位下降 | B.乙——改善局部气候 |
C.丙——增加 | D.丁——加重 |
19.
根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近百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
【小题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
【小题2】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
【小题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
A.保温作用 | B.温室效应 |
C.热岛效应 | D.全球气候变暖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
D.加强国际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
20.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
【小题2】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主要问题是 ( )。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小题1】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
A.a | B.b | C.c | D.d |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1.
下图所示,某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在远离海岸线。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的是( )


A.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 | B.在河流沿岸设置沙石场采沙 |
C.砍伐森林,减少山坡的植被 | D.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陷 |
3.选择题- (共8题)
22.
填空。
①父亲钓到了{#blank#}1{#/blank#}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
②母亲不得不地{#blank#}2{#/blank#}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
23.
从某校高三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对该班50名学生的高校招生体检表中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某高校A专业对视力的要求在0.9以上,则该班学生中能报A专业的人数为{#blank#}1{#/blank#}.
24.
从某校高三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对该班50名学生的高校招生体检表中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某高校A专业对视力的要求在0.9以上,则该班学生中能报A专业的人数为{#blank#}1{#/blank#}.
2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验序号 | 钩码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绳端的拉力/N | 绳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功率/% |
① | 4 | 0.1 | 1.8 | 0.3 | 74.1 |
② | 6 | 0.1 | 2.4 | 0.3 |
2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验序号 | 钩码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绳端的拉力/N | 绳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功率/% |
① | 4 | 0.1 | 1.8 | 0.3 | 74.1 |
② | 6 | 0.1 | 2.4 | 0.3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