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 “我国部分地区3月4日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受 (天气系统)控制,天气状况是 。
(2)近日,即将过境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过境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现象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选择填空)。
(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白居易《杜陵叟》)。据中央气象台预测,2018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春季缺乏降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河北省麦田缺墒面积近千万亩。(土壤的湿度情况叫墒情,缺墒是土壤水分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分析华北平原易出现春旱的主要原因。

(1)此时,A地受 (天气系统)控制,天气状况是 。
(2)近日,即将过境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过境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现象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选择填空)。
A.台风 | B.寒潮 | C.暴雨 | D.干旱 |
2.
读我国部分省区及长江部分河段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电站中,年发电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C水电站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3)长江水能蕴藏量近2.68亿千瓦, 占全国的40%,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水能蕴藏量的总和。长江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近2亿千瓦,占全国的50%以上。试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长江水系、水文特点的角度,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电站中,年发电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C水电站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3)长江水能蕴藏量近2.68亿千瓦, 占全国的40%,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水能蕴藏量的总和。长江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近2亿千瓦,占全国的50%以上。试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长江水系、水文特点的角度,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单选题- (共47题)
9.
图中阴影地带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的地带。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小题2】该阴影地带属于
【小题3】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小题1】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A.湿润和半湿润 | B.湿润和干旱 |
C.半干旱和干旱 | D.半湿润和半干旱 |
A.高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
B.地势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
C.风力地貌和流水地貌的过渡地带 |
D.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地貌的过渡地带 |
A.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分界线 | B.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
11.
下表为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条河依次是
【小题2】四条河的共同特征是

【小题1】甲乙丙三条河依次是
A.海河、闽江、黑龙江 | B.闽江、黑龙江、海河 |
C.海河、黑龙江、闽江 | D.黑龙江、海河、闽江 |
A.都参与海陆间循环 | B.夏季均会出现丰水期 |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影响 | D.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
12.
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汛期短,水位季节变化小 |
B.②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丰水期 |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无结冰期和凌汛 |
D.⑥区河流汛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13.
下表为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③比城市②的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与城市①相比,城市④

【小题1】城市③比城市②的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近 | B.纬度低 | C.地势低 | D.人类活动影响 |
A.纬度低,所以各月平均气温高 | B.距海近,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 |
C.地势低,所以夏季气温较高 | D.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
15.
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 ②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
③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④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①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 ②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
③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④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6.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以下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A. 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B. 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C. 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D. 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A. 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B. 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C. 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D. 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18.
下图为沿东经89°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中
【小题2】图示沿线地区自北向南

【小题1】图示地区中
A.甲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B.丁海属于太平洋海域 |
C.乙山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
D.丙高原地表沙漠广布 |
A.地势由第三级阶梯上升到第一级阶梯 |
B.植被景观由温带森林过渡到温带荒漠 |
C.流域由外流区到内流区再进入外流区 |
D.气候由极其干燥逐渐变化为相对湿润 |
23.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甲、乙、丙分别是

A. 贵阳、西安、长春 B. 昆明、海口、哈尔滨
C. 兰州、上海、沈阳 D. 南宁、武汉、石家庄

A. 贵阳、西安、长春 B. 昆明、海口、哈尔滨
C. 兰州、上海、沈阳 D. 南宁、武汉、石家庄
24.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及其两侧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①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①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B.②以西地区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
C.③附近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 D.④是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
26.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图,该地区年降水量为682.4mm。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最干燥的季节是
【小题2】根据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

【小题1】该地区最干燥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冬季河流无结冰期 | B.夏季伏旱现象严重 |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D.太阳辐射强度较大 |
27.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对图中甲乙两地降水量及水汽来源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大于400毫米,太平洋 | B.小于400毫米,印度洋 |
C.大于400毫米,大西洋 | D.小于400毫米,北冰洋 |
28.
晓雨默写了一些关于中国气候的诗句和谚语,默写正确的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六月即飞雪 |
B.群雁北飞天将冷,群雁南飞天将暖 |
C.天时人事日相催,夏至阳升春又来 |
D.南风暖来北风寒,东风湿来西风干 |
30.
(题文)2017年11月16日,中国天气网发布秋裤预警地图,称:“16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江湖人称‘速冻小能手’。受它影响,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将大面积解除。这波强冷空气诚意十足,劝君穿着秋裤走,寒潮来袭不会抖。”此股强冷空气


A.移动路径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 B.将使东北的小麦遭受严重冻害 |
C.可能有助于北京地区雾霾消散 | D.湿度较大,较易带来雨雪天气 |
34.
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西北太平洋登陆的最强台风。登陆时中心气压达到878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每小时379千米,它的强度之强、移动速度之快均为历史罕见。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造成我国沿海31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4.7亿元。图中四个天气系统中正确表示“海燕”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35.
下列诗句描述的都是长江,其中描绘长江中下游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C.“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6.
下图分别为某地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该地的上游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图中四条曲线中,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40.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水墙高达10余米,海啸波及范围远至非洲东岸,造成23万人死亡,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 B.印度洋大地震造成的 |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 D.板块张裂运动引发的 |
41.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小题2】该山地气温最低处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

【小题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A.阴山 | B.秦岭 | C.天山 | D.南岭 |
A.2800米 | B.700米 |
C.1100米 | D.3100米 |
42.
在自然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害程度最高的地域是
①经济发达的地区 ②经济落后的地区
③防灾抗灾能力强的地区 ④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
①经济发达的地区 ②经济落后的地区
③防灾抗灾能力强的地区 ④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43.
下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至t4时期内的气候变化忽略不计)。与t1时期相比,t4时期该河流断面处径流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①丰水期流量更大,枯水期流量更少 ②径流量季节分配日益趋向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洪水出现的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①丰水期流量更大,枯水期流量更少 ②径流量季节分配日益趋向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洪水出现的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44.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下图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A.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 B.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
C.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 D.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
45.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与 “中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小题2】从 “中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小题1】下列说法与 “中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 B.雨涝大体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
C.雨涝与地势的高低无关 | D.雨涝与离海远近有密切关系 |
A.干旱都分布在平原及水稻种植地区 |
B.干旱频次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 |
C.非季风区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无旱灾发生 |
D.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有关 |
49.
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不利影响。7月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考生应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 B.寒潮 | C.洪涝 | D.旱灾 |
50.
下面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小题2】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沿程含沙量变化的折线是

【小题1】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 B.农业引水灌溉 |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 D.有支流汇入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3.选择题- (共6题)
53.
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
(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blank#}1{#/blank#} 位置平衡;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如果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blank#}2{#/blank#} 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blank#}3{#/blank#} 调.
(2)调节好以后,左右两端挂上钩码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是为了{#blank#}4{#/blank#} .
(3)若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拿掉一个,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右边的钩码该拿掉{#blank#}5{#/blank#} ;由此,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blank#}6{#/blank#} .
4.填空题- (共2题)
57.
下图显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小题2】有关这四条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A.①线 | B.②线 |
C.③线 | D.④线 |
A.①线以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
B.②线以西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
C.③线以西地区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 |
D.④线以东地区均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7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