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3期末考试题A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2737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6

1.单选题(共7题)

1.
一台电冰箱,制冷系数为其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所谓制冷系数是指冰箱从食物中吸收热量与电动机做功的比值.假设冰箱制冷系数为6,工作的某过程中从贮藏食物中吸收的热量为10 056 J,则在这一过程中这台电冰箱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为(  )
A.25.14 J
B.11732 J
C.1676 J
D.10056 J
2.
用活塞气筒向一个容积为V的容器内打气,每次能把体积为V0,压强为p0的空气打入容器内,若容器内原有空气的压强为p,打气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打了n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  )
A. 
B.p0np0
C.pn()
D.p0+()n·p0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是晶体
B.食盐是非晶体
C.云母是晶体
D.石英是非晶体
4.
最近发现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越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知1 nm(纳米)=109m,半径为1 nm的球体可容纳的液态氢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m)的个数最接近下面的哪一个数值(  )
A.102
B.103
C.106
D.109
5.
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扩散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
C.悬浮的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D.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且无规则的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熔融的铁块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
C. 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
D. 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
7.
钢瓶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现在用两种方法抽钢瓶中的气体:第一种方法是用小抽气机,每次抽出1L气体,共抽取三次;第二种方法是用大抽气机,一次抽取3L气体,这两种抽法中,抽取气体质量较大的是
A.第一种抽法B.第二种抽法
C.两种抽法抽出的气体质量一样大D.无法判断

2.多选题(共7题)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见的金属材料是多晶体
B.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
C.凡是具有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必定是单晶体
D.多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
9.
下列情况属于毛细现象的是(  )
A.墨水打翻了,用粉笔可以把墨水吸干
B.洗头的时候,头发聚在一起
C.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
D.自来水笔灌墨水时,把皮管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
10.
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理想气体就是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气体
B.理想气体就是处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C.通常气体只是近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而理想气体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
D.理想气体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伸张
B.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
C.有些小昆虫能在水面自由行走,这是由于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D.用滴管滴液滴,滴的液滴总是球形,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
12.
图中的实线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T图象,变化过程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密度不变
B.bc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密度也增大
C.cd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D.da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密度不变
13.
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时废弃物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B. 温度越高,PM2.5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 PM2.5的质量越小,其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由于周围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14.
如图所示,绝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将可无摩擦移动的导热隔板固定,隔板质量不计,左右两室分别充有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两室气体的温度相等,氢气的压强大于氧气的压强,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始时氢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氧分子的平均动能
B.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氢气的内能比初始时的小
C.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有热量从氧气传递到氢气
D.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氧气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

3.解答题(共3题)

15.
如图,有一个高为H的导热容器,原来开口向上放置.已知气温为27 ℃,大气压强为760 mmHg,空气相对湿度为75%.现用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活塞将容器封闭.求将活塞缓慢下压多大距离时,容器中开始有水珠出现?
16.
A端封闭,B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地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已知玻璃管的质量m=100 g.横截面积S=2 cm2,水面以上部分的长度b=4 cm,大气压强p0=105Pa,管内气体的温度为21 ℃,玻璃管的厚度不计,管内气体质量不计.现在将玻璃管缓慢地压入水中,使玻璃管的A端在水面下离水面H=30 cm,如图乙所示,撤去压力后,要使玻璃管能在这一位置保持悬浮状态,应将管中气体的温度变成多少摄氏度?(设水的密度ρ=1.0×103kg/m3不变,取g=10 m/s2)
17.
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膜,测出这一薄膜的面积为0.2m2,已知油酸分子的直径为5×10 -10m,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试估算原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浓度(×100%).

4.实验题(共2题)

18.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1)现将1滴配置好的油酸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待液面稳定后,在水面上形成油酸的________油膜;
(2)把带有方格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绘出油膜的边界轮廓,形状如图所示.已知坐标方格边长为L,按要求数出油膜轮廓线包括的方格是n个,则油酸的面积约是________;
(3)已知1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0,由以上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19.
油膜法粗略测定分子直径的实验基础是(  )
A.把油酸分子视为球体,其直径即为油膜的厚度
B.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C.油酸分子的直径等于滴到水面上的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
D.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5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7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