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两物体A、B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
B.0~4 s内A、B的位移相同 |
C.t="4" s时,A、B的速度相同 |
D.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
2.
如图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 )


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
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
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 |
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大 |
3.
如图所示为乒乓球桌面示意图,球网上沿高出桌面H,网到桌边的水平距离为L,在某次乒乓球训练中,从左侧
处,将球沿垂直于网的方向水平击出,球恰好通过网的上沿落到桌面右侧边缘,设乒乓球的运动为平抛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击球点的高度与网高度之比为2∶1 |
B.乒乓球在网左右两侧运动时间之比为2∶1 |
C.乒乓球过网时与落到右侧桌边缘时速率之比为1∶2 |
D.乒乓球在网左右两侧运动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2 |
4.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距离地面343km的圆轨道上的“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已知地球半径为R=6400km,万有引力常G=6.67×10-11N·m2/kg2,“天宫二号”绕地球飞行的周期为90分钟,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天宫二号”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1.2km/s |
B.“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
C.由题中数据可以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 |
D.“神舟十一号”加速与“天宫二号”对接前应处于同一圆周轨道 |
5.
把图甲所示的正弦式交变电流接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A、B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t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t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
B.R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1、V2示数的比值不变 |
C.在t=1×10﹣2s时,穿过该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
D.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in50πt(V) |
2.多选题- (共3题)
6.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取g=10m/s2,则:( )


A.滑块的质量m=4kg |
B.木板的质量M=2kg |
C.当F=8 N时滑块加速度为2m/s2 |
D.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1 |
7.
如图为一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此刻P点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并经过0.2 s完成了一次全振动,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则 。


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
B.t=0.0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为0,速度为正向最大 |
C.从t=0.10 s到t=0.15 s,该波沿x轴传播的距离是2 m |
D.从t=0.10 s到t=0.1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10 cm |
E.t=0.25 s时,质点Q纵坐标为10 cm |
8.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处分别放置电荷量都为q的正、负点电荷。图中的a、b、c、d是其他的四个顶点,k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表述正确是


A.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
B.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
C.把点电荷+Q从c移到d,电势能增加 |
D.M点的电荷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F=![]() |
3.解答题- (共2题)
9.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C用轻绳悬挂在O点,小球下方有一质量为2m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球的位置比车板略高,一质量为m的物块A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向左滑上平板车,此时A、C间的距离为d,一段时间后,物块A与小球C发生碰撞,碰撞时两者的速度互换,且碰撞时间极短,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A碰C之前物块与平板车已达共同速度,求:
(1)A、C间的距离d与v0之间满足的关系式;
(2)要使碰后小球C能绕O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轻绳的长度l应满足什么条件?
(1)A、C间的距离d与v0之间满足的关系式;
(2)要使碰后小球C能绕O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轻绳的长度l应满足什么条件?

10.
如图所示,半径为L1=2m的金属圆环内上、下半圆各有垂直圆环平面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长度也为L1、电阻为R的金属杆ab,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另一端恰好搭接在金属环上,绕着a端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角速度为
。通过导线将金属杆的a端和金属环连接到图示的电路中(连接a端的导线与圆环不接触,图中的定值电阻R1=R,滑片P位于R2的正中央,R2的总阻值为4R),图中的平行板长度为L2=2m,宽度为d=2m.图示位置为计时起点,在平行板左边缘中央处刚好有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0.5m/s向右运动,并恰好能从平行板的右边缘飞出,之后进入到有界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左边界为图中的虚线位置,右侧及上下范围均足够大。(忽略金属杆与圆环的接触电阻、圆环电阻及导线电阻,忽略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忽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电磁辐射的影响,不计平行金属板两端的边缘效应及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求:

(1)在0~4s内,平行板间的电势差UMN ;
(2)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
(3)在上述前提下若粒子离开磁场后不会第二次进入电场,则磁感应强度B2应满足的条件。



(1)在0~4s内,平行板间的电势差UMN ;
(2)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
(3)在上述前提下若粒子离开磁场后不会第二次进入电场,则磁感应强度B2应满足的条件。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