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如图所示为演示交变电流产生的装置图,关于这个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A.线圈每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1次 |
B.图示位置为中性面,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
C.图示位置ab边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b |
D.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磁通量变化率为零 |
2.
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 )


A.交流电的频率为25Hz |
B.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 |
C.此交流电压可以直接接耐压值为80V的电容器 |
D.交流电压瞬时值表达式为u= ![]() |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感器有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 |
B.电容器的电容越小,交流电频率越低,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小 |
C.传感器能把被测的非电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信息 |
D.光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其电阻不随光照强度改变 |
6.
堵住打气筒的出气口,下压活塞使气体体积减小,会感到越来越费力.其原因是( )
A.气体的密度增大,使得在相同时间内撞击活塞的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
B.分子间没有可压缩的间隙 |
C.压缩气体要克服分子力做功 |
D.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且越来越大 |
7.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g的氢气和1g的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相等,都是6.02×1023个 |
B.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
C.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
8.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晶体和液晶的特点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说,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 |
B.乙说,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熔点 |
C.丙说,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其光学性质与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
D.丁说,液晶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态物质,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
2.多选题- (共4题)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不变,闭合电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 |
B.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
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减小 |
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 |
11.
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摩尔质量为18 g/mol,阿伏加德罗常量为NA=6.02×1023 mol-1,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这种气体( )
A.每个分子的质量 |
B.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 |
C.每个分子的体积 |
D.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
12.
关于热学的一些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
B.水银滴在玻璃上将成椭球状,水银相对玻璃而言是一种不浸润液体 |
C.梅雨季节,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压与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相近,相对湿度大,故不易晾干 |
D.由于大气压作用,液体在细管中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
13.
如图所示,在一个带活塞的容器底部有一定量的水,现保持温度不变,上提活塞,平衡后底部仍有部分水,则( )


A.液面上方的水蒸气仍为饱和汽 |
B.液面上方的水蒸气从饱和汽变为未饱和汽 |
C.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减小,压强减小 |
D.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强都不变 |
3.解答题- (共2题)
14.
如图所示,线圈abcd的面积是0.05 m2,共100匝,线圈电阻为1 Ω,外接电阻R=9 Ω,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当线圈以角速度ω=4πrad/s的转速匀速转动时,求:

(1) 电路中交流电压表的示数;
(2)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3)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360°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是多大?


(1) 电路中交流电压表的示数;
(2)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3)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360°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是多大?
15.
一密封的气象探测气球,在地面时充有压强为1.0×105Pa、温度为27℃的氦气时,体积为4.0m3,气球内氦气的密度为ρ=1.0Kg/m3,摩尔质量为M=4g/mol,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6.0×1023mol-1。在上升至海拔10.0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逐渐减小到此高度上的大气压4×104Pa,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33℃。试求:
(1)气球内氦气的分子数及在地面时气球内氦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3)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
(1)气球内氦气的分子数及在地面时气球内氦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3)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
4.实验题- (共2题)
16.
(1)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不同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情况.测得阻值R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如果R为金属热电阻,则图线是______(填“1”或“2”);如果R为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则图线是______(填“1”或“2”).


(2)如图丙所示,A、B、C为三个相同的灯泡,a、b、c为与之串联的三个元件,E1为直流电源,E2为交流电源。当开关S接“1”时,A、B两灯均正常发光,C灯不亮。S接“2”时,A灯仍正常发光,B灯变暗,C灯正常发光。由此可知,a元件应是________、b元件应是___________、c元件应是__________。(选填“电阻”、“电容”或“电感”)


(2)如图丙所示,A、B、C为三个相同的灯泡,a、b、c为与之串联的三个元件,E1为直流电源,E2为交流电源。当开关S接“1”时,A、B两灯均正常发光,C灯不亮。S接“2”时,A灯仍正常发光,B灯变暗,C灯正常发光。由此可知,a元件应是________、b元件应是___________、c元件应是__________。(选填“电阻”、“电容”或“电感”)
17.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V油=1mL的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500mL;
②用注射器吸取①中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mL;
③先往边长为30cm~40cm的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然后将_____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小方格的个数N,小方格的边长a=20mm.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应填写:__________;
(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为_____mL;油酸薄膜的面积S约为_____mm2; 由此可知,油酸分子的直径d约为_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
①向体积V油=1mL的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500mL;
②用注射器吸取①中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mL;
③先往边长为30cm~40cm的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然后将_____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小方格的个数N,小方格的边长a=20mm.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应填写:__________;
(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为_____mL;油酸薄膜的面积S约为_____mm2; 由此可知,油酸分子的直径d约为_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
A.粉末太薄使油酸边界不清,导致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 |
B.粉末太厚导致油酸未完全散开 |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
D.计算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多数了几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