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考前练习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2540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3题)

1.
用图象来描述物理过程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图中x轴和y轴分别表示某一物理量,就可以描述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过程。若坐标轴分别表示下列物理量,该图象有可能描述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A.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
B.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C.x轴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y轴表示物体的速度
D.x轴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y轴表示物体的机械能
2.
两小孩各自最多能提起质量为m的水(不计水桶质量)。现在两人一起提水,若胳膊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他们所提起水的质量最多为
A.2mcosB.2msin
C.D.
3.
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两根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左端接有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L,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并与其保持良好接触。MN中点处通过一平行于导轨的轻质绝缘杆固定,在绝缘杆左端装有一力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可以显示出MN对绝缘杆施加作用力的情况。直流电源E、电阻R和电键S接在导轨之间,自感线圈L的直流电阻是金属棒MN电阻的一半。关于绝缘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S,受到向左的拉力,且力传感器示数越来越大
B.闭合S,受到向右的压力,且力传感器示数越来越小
C.断开S,受到向左的拉力,且力传感器示数越来越小直至为零
D.断开S,受到向右的压力,且力传感器示数先突然变大再逐渐减小为零

2.选择题(共2题)

4.

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5.

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4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发明者的身份

进入时代

开始的国家

发明到应用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80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

电动机—60多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家

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子能—6年

3.多选题(共2题)

6.
如图所示,两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长杆,上、下两杆上分别套着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球,两球之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乙在甲的正下方,且弹簧刚好无弹力。现给甲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此后两球在杆上无摩擦地滑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加速度始终相同
B.甲、乙两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C.当甲球的速度为零时,乙球刚好位于甲球的正下方
D.甲球的速度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7.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10,b是副线圈的中心抽头,各交流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定值电阻R1=R2=10Ω.原线圈cd端加上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
B.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5W
C.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后,电压表V1、V2的读数均变小
D.单刀双掷开关由a拨向b后,流过R1的电流频率不变

4.解答题(共4题)

8.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6m,以V0=3m/s的恒定速度传动,水平光滑台面BC与传送带平滑迕接于B点,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半径R=0.4m,与水平台面相切于C点,一质量m=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当它运动到AB中点位置时,刚好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物块刚滑过C点时对轨道压力FN
(3)物块在A点至少要具有多大的速度才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9.
某同学质量为60kg,在军事训练中要求他从岸上以2m/s的速度跳到一条向他缓缓飘来的小船上,然后去执行任务,小船的质量是140kg,原来的速度是0.5m/s,该同学上船后又跑了几步,最终停在船上,求此时小船的速度和该同学动量的变化。 
10.
如图甲所示,一列简谐横波以1m/s的速度沿绳子由AB传播,AB间的距离为3m。从波传到A点开始计时,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试求:
①该波的波长;
②经过多长时间质点B第一次位于波峰位置。
11.
如图所示,倾角θ的斜面上有四条间距均为d的水平虚线,在Ⅰ、Ⅱ区存在匀强磁场,大小均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矩形线框ABCD的质量为m,长为2d,宽为L,电阻为R。将其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AB边位于Ⅰ区上边界),CD边到达Ⅱ区上边界时,线框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AB通过磁场Ⅰ区的过程中,通过线圈的电荷量;
AB刚离开磁场Ⅰ区时的速率;
⑶线框通过两个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电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